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试论珠玑文化

时间:2014-3-7 17:02:47 点击:

  核心提示:一 珠玑移民与珠玑文化 “珠玑文化”能否成立?有些学者提出疑问。 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的,因为,迄今所有的著作都把珠玑巷认定为宋代移民的“中转站”,而个别著作甚至连“中转站”的地位都不予承认。认为移...
一  珠玑移民与珠玑文化
 
    “珠玑文化”能否成立?有些学者提出疑问。
    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的,因为,迄今所有的著作都把珠玑巷认定为宋代移民的“中转站”,而个别著作甚至连“中转站”的地位都不予承认。认为移民在珠玑巷只是“短暂停留”或“路过”。例如《广东文化地理》一书说:“现今珠江三角洲各县居民,以及他们的族谱、家谱常说自己远祖来自南雄珠玑巷,实际上这些移民仅取道珠玑巷南下而已。”
    如果事实真如该书所言,“珠玑文化”能否成立就大成问题了。文化即人化,随人而走。“珠玑文化”作为一种移民文化,既然人只是路过,那还有什么“文化”可言?没有相当的时间跨度,文化模式难以成形。
    从表面上来看,某些事象似乎为上述观点提供了证据:广府民系的许多氏族的家谱一方面称珠玑为故乡,认珠玑为“祖宗故居”,“七百年前桑梓地”,另一方面,又强调他们来自北方,有纯正的中原血统,是“华胄之后”。在这些资料面前,“短暂停留”的“中转站,和“路过”似乎是最顺理成章的解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第一,应当承认,有不少移民“路过”珠玑巷,直下珠江三角洲。但以情理度之,甚重地望的古人,除非有别的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错认他乡是故乡”。事实上广府民系的家谱中,也有这种直接迁移的记载。不烦挂名“珠玑”。
    第二,广府民系的许多诗文以及民间传承都以珠玑巷为故乡,大量族谱和地方文献清楚地记载着他们的祖先“原籍珠玑巷人”、 “世居珠玑巷”的历史。
    如《高要县志初编》卷五记“桃溪何氏”居南雄14世,南迁时犹留长房守宗祀。
    花县平山村《江氏族谱序》记其族自五胡乱华时入居珠玑巷,至唐末迁广州,居南雄近500年。
    《香山县志》记隆镇涌边曾族在入居香山前,居南雄6世。永  厚蔡族,居南雄6世。又:香山麻子陈族,“原籍南雄珠玑巷”,榄镇邓族,隆镇申明停乡扬族、龙头环侯族“其先南雄珠玑巷人”。
    南海《鹤园陈氏族谱》“原南雄宝昌人”。
    台山上川房《甘氏族谱》“家传世居南雄珠玑巷”。
    中山左埗头《孙氏族谱》“不知曾几何时,而衍于南雄府珠玑巷聚族而居”。   
    《司徒氏族谱》“祖居南雄珠玑里”。
    而广府民系中流传最广的罗贵等97人南迁的故事,按狮子罗村族谱,则谓罗氏自北宋初徙入,绍兴元年南迁,居南雄7世,历150余年。
    其余族谱,或二、三世,或四、五世,或五、六世不等,随处可见。
    就移民史来看,南宋前的入徙有几次高潮,一为两晋五胡乱华,一为唐末黄巢之乱,一为宋南渡时,在族谱中都有较清楚的反映。而最大规模的一次入徙,宋南渡移民高潮,自氏族入籍珠玑到南宋末出逃也时跨150多年,按25年一世,已经历六七代人。  按官方的算法,入籍珠玑巷,即为珠玑人。入住一个地方,经过二三代人,就变成了当地人。例如唐代张九龄,其先范阳人。《旧唐书》本传“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仅仅经过二代,张九龄就成了“张曲江”。
    就宋末的南迁移民来说,迁入珠玑巷的是祖先,迁出珠玑巷的是自己。中原是祖先故居,珠玑是亲身所居。珠玑巷于他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实实在在的故居。他们世代生活于此,一土一石,一草一木,一池一溪,一丘一壑都眷恋胸襟,梦魂长绕。这种情怀,岂是“中转站”轻轻三个字概括得了!从移民史的角度看,用“中转站”来为珠玑巷定位,至少是不甚准确的。
    比较起来,广府民系对珠玑、对中原的认同有相同的性质;都有地缘、血缘和文化的认同在内。地缘是共同的生活空间,血缘指氏族来源,而文化则指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形态和来源。但在认同中,似乎对珠玑更为亲切,而对中原则较多地偏重在文化一面。
    就南渡初迁入,咸淳末出逃的氏族来说,150多年居处,六七代承传,怎能没有文化?
    笔者以为着眼移民的历史,“珠玑文化”可作如下的界定:
    空间——珠玑巷。准确地说,是以珠玑巷为代表的牛田坊58村和整个南雄盆地。
    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方,往往成为整个地域的标记。珠玑巷于广府人,就如同宁化石壁于客家人,梅县之于粤东客家一样,是整个地域乃至民系的象征。珠玑巷兴旺时本身就“栉比千家”,附近有牛田坊58村,再是整个南雄盆地。人们一则可能在珠玑巷内或附近居住,二则由于珠玑巷之著名——这种著名的势头一直到明清广府人大修家谱时还有增无已——因而都直认珠玑巷为故乡。
    时间——大批北方移民入居珠玑巷以后到南迁粤中之前,时间的跨度可上溯至唐开元年间而下至宋成淳末、建炎初,乃至明清之交。
    人群——在上述时空框架下的整个南雄盆地的居民。根据史料,自大庾新道开凿以后,南雄盆地人口持续上升,到北宋元丰年间南雄州居民已达2万余户,再经历南渡的入迁高潮,人口达到一个历史高峰,而成分则以北方移民为主。
    “珠玑文化”即这个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换一句话说,即南迁移民在珠玑时的思维、语言、行为方式及其器物文化。
    这种文化与移民相伴。北方移民带来中原和江淮文化——中原传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体系和江淮先进的稻作技术,结合新的环境和南雄原有的土著文化,形成一套新形态的、一种南北交融又以中原价值观念为主导的新的行为模式。

Tags:珠玑 文化 
作者:曾祥委 来源:南雄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陈氏宗亲网 南雄珠玑巷陈氏文化研究会 南雄珠玑巷颍川联谊会 联合主办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