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珠玑巷史事(3)

时间:2014-3-6 15:00:16 点击:

  核心提示:粤北南雄有地名珠玑,广州市内有路名珠玑,它们原来都叫做珠玑巷。南北两珠玑,不是名称偶然巧合,而是有它们历史的联系的。 一九五七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了一本册子,题为《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不分卷,约五...
 
为何都说来自珠玑巷
    珠玑巷一名,宋元时代不显,明初永乐年间,东莞陈琏写了好几篇族谱序,《载琴轩集》中,在族谱序和其他几篇墓志铭、墓表中,他叙述伍、封、罗、李、蔡、邓、丁、何、刘、黎、李、张、袁等诸姓家世,都只说他们『先世南雄人』,而不言珠玑巷。万历年间,梁延楝的《珠玑怀古》诗,有句:『珠玑遗迹动凄其,厌说前朝有徙移,旧路人非芳草在,故园春尽落花知。』3.黄公辅的《过沙水珠玑村》诗,有句:『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已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支?』看来梁黄当时对珠玑的传说已有深刻的印象,在身临其境时,都不禁有今非昔比之感,综上听述,  《琴轩集》中族谱序多,反映元末大动乱后,明初族谱之作渐兴,而明中叶以俊,南迁人的子孙又渐有珠玑是故乡之思,对珠玑的传说渐盛,明后期诗人于是有黍离之叹。
    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两次谈珠玑:其一,题为『珠玑巷』。他说:
    『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未。盖祥符有珠践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扮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乡之思也。』
其二,题为『珠玑巷名』。他说:
    『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条环以旌之。因避敬宗庙谧,改所居为珠玑巷,予沙亭始祖迪功郎讳禹勤,初从珠玑巷而至。族谱云:南屈珠玑实始迁。
他听说:『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建炎南渡,士民入岭的多,是事实,但『从驾入岭』,则不是事实。南雄之称,始于宋初开宝四年(九七一年),唐时没有南雄之称。至于珠玑得名,他的前一说,是宋南渡时,后一说则『始于唐张昌』,显矛盾。大概是屈翁山随手笔录传闻,还未深考。但他说:『祥符有珠玑巷』南渡人岭止于南雄,『不忘扮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则值得注意。
    在封建社会里,因战乱流徙他乡,总忘不了故乡。故无论祥符是否有巷名珠玑,(而且南迁诸姓人多,不可能原都是珠玑巷人。)把珠玑一名,作为中原和江南的象征,代表南迁入的故乡,因而众族谱都说他们的祖先来自珠玑,它的意义就不限于纪念南雄的珠玑巷,而更远的并且纪念广泛的中原和江南的故乡了不但南雄有珠玑巷,广州也有珠玑巷,其原因也在于此。这种源自珠玑巷的传说,遍及诸族,它是具有维护同宗、同族以至同乡团结互相作用的。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维护族姓各自权益的手段,就是利用封建社会传统的宗法观念,血缘观念,而族谱的制作,就是作为权益的实证,法律的依据。家谱、族谱的制作与保存,主要在于维护家长制,维护产权,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家谱、族谱的记载,多自远祖始,以明渊源有自,其实多属于传闻,甚至虚构以显扬家声,而无碍于产权的确定。散居珠江三角洲诸族姓,异口同声,始迁自珠玑巷,这有利于宗法观念的加固,而对于产权的确定并无妨凝。我们所要研究的,不在于南迁诸族姓世系绵延,而在于他们在宋元以后几百年间在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关于家谱、族谱问题。以广东而论,元明以后,盛行编写;体例多以宋欧阳修的欧阳氏谱图和谱例为准则,以远近亲疏为别,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5。明陈琏宝安罗氏族谱序称赞罗亨信所修族谱『不强附所不知,惟书其可知一。但真能依此如实编写的,看来不是很多。因为执笔者多是族中人,况且知识水平、语言文字水平有高下。那些水平不高的,往往互相抄袭,臆度虚构,便多错误。典型例子,如廉江遂海合博赖谱6。卷首有所谓『宋欧阳修先生序一,序文末题『宋咸淳八年赐进士参政文忠公欧阳修顿首拜撰』。第二篇是所谓『宋胡铨先生序』,文末题『宋熙宁二年赐进士翰林院学士忠简公胡铨拜撰一。象这样缺乏历史常识的族谱,就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了。
不少家谱、族谱是蕴藏着若干历史资料的,是有助于地方史研究的,但必须经过去伪存真的工夫,而首先要扫除那些封建糟粕。
 

Tags:珠玑 
作者:陈乐素 来源: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陈氏宗亲网 南雄珠玑巷陈氏文化研究会 南雄珠玑巷颍川联谊会 联合主办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