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情系珠玑 >> 内容

广州陈姓文人辈出将星闪烁

时间:2014-3-24 17:21:46 点击:

  核心提示:广东很多姓氏都是南宋时期从珠玑巷播迁而至,但陈姓族人迁居广州要早几百年,官洲一村就有多个陈氏宗祠足见昔日有多威水...
广州陈姓文人辈出将星闪烁
广州陈姓文人辈出将星闪烁
  陈氏大宗祠神龛
广州陈姓文人辈出将星闪烁
  门官精美砖雕
广州陈姓文人辈出将星闪烁
  官洲陈氏大宗祠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李春暐 通讯员 海宣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新百家姓

  十大户5 陈

  宗祠

  自述   

  陈氏代表宗祠,当属广州市中山大路的陈家祠,我无意与其相争。

  若不是以脚丈量,你是不知这官洲陈氏大公祠之大的。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得不出“在文物保护上,陈家祠比及官洲陈氏宗祠所得宠爱不可以倍数计算”的感触。

  如果说,陈家祠是集广东各地陈氏宗祠以及陈氏书院风格模式之精华,又结合岭南园林之特色而成的话;那么,我,位于官洲村的陈氏宗祠,则是居于山林,朴素自然,甚少雕琢的代表,这里的建筑历史比广州陈家祠更为古远,而精华在于纯朴!

  我所在的官洲村,居民姓陈的占了九成之众。屈大均在其大作《广东新语》中说,自唐宋以来,蝉联而居,成为村族,于是“大小宗祖称皆有祠”。除了位于村口的陈氏大宗祠外,现在仍可看到的陈氏祠堂有:观生陈公祠、陈氏三房祠堂、新厅等。

  清代陈氏大宗祠是全村的中心,也是我们祭祖的地方。宗祠坐西北朝东南,四进二天井,两廊两舍,面宽26.2米,进深42米,高1.4米。门楣上悬着“陈氏大宗祠”的木匾。在大门旁立的一块牌匾上,有“广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颁发”的字样,上面写着:陈氏大宗祠,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观生陈公祠,位于岛上由义街内,位置相对隐蔽。但偌大的祠堂,已经没有所谓的门窗,祠堂内空空如也。台阶旁一对石雕,只剩下右边一只;堂内石凳子、石板已寻不到踪迹;木雕被拆,留下的是新新人类的五彩“涂鸦”。屋内有一块记录祠堂历史的碑文,碑上清晰地刻着:“番禺官洲陈氏三房祠堂记”,“观生四世祖祠者建自宋高曾以来……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孟冬吉旦,十六传孙辉扬重脩立石。”

  据史料记载,每年岁末,官洲陈氏大宗祠皆祭祀一次,祭祀时庄重严肃,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诵读祖先训词,训词的中心意思是:养老尊贤,赏善惩恶。虽然,官洲村陈氏大宗祠经几代人重新修缮,但毕竟又几番遭外来人为破坏,现在呈现各位看官面前的是残缺不全、令人心伤的模样,千年古村的文物古迹居然所剩无几了。所幸的是,宗祠的石雕、屋顶的灰塑狮子、青砖内花鸟鱼虫精雕以及木雕、梁雕等,仍散见各处,让观者不至于失望抱憾。

  记者印象    

  官洲陈氏大宗祠不比陈家祠

  缺乏保护景象已是一派悲凉

  写陈氏宗祠,记者不选蜚声中外陈家祠,是因为几乎无处落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陈家祠的角角落落已被文人骚客清点过数遍,似无可以突破之地了。经专家指点,广州海珠区的官洲村成为我们走访陈姓代表宗祠的重点之地。

  官洲村是珠江里的小渔村,村民有划龙舟的习俗,在祠堂里,记者见到至今还保有的龙头。青墙,大瓦,镬耳……官洲村昔日有多威水,从拆剩下的建筑可见一斑;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名副其实的“官”洲。

  75岁的陈君柱被官洲村的书记和经济联合社社长尊称为“校长”,而他的确也在官洲小学担任了20多年的校长。他告诉记者:“官洲也有自己的村史!”当他带着记者来到陈氏大宗祠时,指着大门里的空间,说:那里曾经办过学堂,顶峰的时候,有小学至初中六个年级。现在官洲50岁左右的人,基本都在这里上过学。

  从祠堂保留尚算完整的木雕、砖雕和壁画来看,那些精致的工艺体现出这祠堂曾经的富丽堂皇和风光无限。但现在,记者眼里的景象已是一派残旧:两米多高的木门两旁张贴着的不少村里泛黄的通知、告示,石鼓边堆放着家具杂物,门前栽种着一些如豆角、水瓜之类的农作物,而门口的砖石缝隙里长满了杂草。

  沿着祠堂门前那条长满杂草的石板路前行,在祠堂的右后侧,有一座叫“华帝古庙”的建筑,其残败程度比祠堂更甚。古庙坐西向东,庙前颇大的空地已变成农家乐。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是“义里”门楼和“居仁”门楼,两个门楼同样堆积着残破的竹竿、梯子等杂物,屋顶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马尾松叶,并长着青青的杂草。

  从“居仁”门楼走入去,是一条石砌小巷,沿着崎岖的小巷,踏着石板缝隙里的杂草,观生陈公祠荒凉地呆在义街里。望着这几乎已荒废的古庙和祠堂,想着这里当年曾是香火鼎盛之地,总令人萌生一丝感慨:官洲村,曾因封闭而交通不便,在广州形成一处难得保留着原生态风貌的地方。如今,因为缺乏必要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监管力度,这个具有六七百年以上历史的村落里颇具岭南特色的古旧建筑被遗弃被破坏,人们在“进步”的过程中,亦在扼杀自己的未来和遗弃自己的历史。面对这些沧桑的变化,记者内心泛起一丝异样的思绪。

 

  同城同宗

  中山七路陈家祠

  富有代表性宋名贤陈大夫祠挂清廷赐匾

  富有代表性

  宋名贤陈大夫祠

  挂清廷赐匾

  陈家祠: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该祠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陈氏大宗祠:白云区均禾街长湴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十三年(1887)迁址重建,2001年重修,占地面积644平方米。

  陈氏宗祠:白云区均禾街石马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占地面积852平方米。

  宋名贤陈大夫祠:白云区金沙街沙贝村下元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占地面积828平方米。门联“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后堂悬挂“世德堂”和清廷赐给陈子壮“忠简”的牌匾,后人称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为“明末岭南三忠”。

  陈氏宗祠:番禺区石楼镇石楼村西街,番禺四大古祠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0)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占地面积2112平方米,堂名“善世堂”。

  陈氏大宗祠:番禺区石楼镇赤岗村聚星大街1号,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2004年重修,建筑面积960平方米。是抗日游击队据点之一,1940年,广州游击第二支队叶向荣、郑少康等人在此办“萃思学堂”

  南畦陈公祠:番禺区石楼镇赤岗村清颖大街38号,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2004年10月重修,建筑面积1178平方米。

  九世陈公祠:番禺区石楼镇赤岗村清颖大街18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1995年重修,建筑面积1036平方米。

  陈尚书祠:番禺区市桥街沙圩村西大街奉祀沙圩村陈氏始祖宋朝户部尚书陈显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建筑占地1672平方米。陈显是东晋大将陈玄德的第十九世孙,但县志与族谱记载有异待查证。

  陈氏宗祠:增城市新塘镇上镜村仙桥路18号,增城四大祠堂之一。始建于1480年,后经多次维修,建筑占地1596平方米。

  陈氏宗祠:增城市正果镇圭湖村,始建年代不详,建筑占地770平方米。该祠大量使用红砂岩和鸭屎石,保留明代建筑风格。

Tags:广州 
作者:刘云 李春暐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陈氏宗亲网 南雄珠玑巷陈氏文化研究会 南雄珠玑巷颍川联谊会 联合主办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