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联 系 人:陈积柱 联系电话:1343178663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探究 >> 内容

我对《谟翁遗牒》的取舍和建议(2)

时间:2014-4-7 9:45:58 点击:




 
    以下是近似的「谟翁标点本」的全文,载于台山陈氏宗亲网2006年8月25日:


始祖伯谟翁遗牒

时间:2006-8-25 9:11:23 点击:

 

  予之陈舜之后二十八代孙虞胡公受周封也。传十九世而生厉公,厉公生完、让、逊、顺、文。完字敬仲,奔齐生恒,改姓田氏。让生涉,逊生余,顺生稀,文生平,皆公族也。传二十八世生实,号太邱,同守颖川始郡焉。宠、农、婴、俊、蕃,皆公族也。传五世,生吾祖陈登,字元龙。弟跃,字梦龙,登守徐州,传二十世生洪进,洪进排行第五,五代时为宋封岐国公。梦龙仕金陵小市,进传二十二世生瑚,仕于建隆,因假道征荆南,犹踵灭虞之策,赉钱羁使相尤,用封韩之谋,以至谪官,迁福建龙溪,生汉、隆、烈、绎、东、旭、炳,结、社、盟,皆仕宋仁宗嘉祐(约1056年)为名臣。烈隐福州徵国子监,直讲不至,偕族兄弟游金州。生吾祖陈圭,圭生吾仁、吾义,仁生兆,为县令尹。义生贾、亮、生、敬,敬生宓,亮生淳,贾生寅。兆生文、纪、纲,兆谪官同男纪、纲贬四川。文偕公族迁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眼井珠玑巷,生鼎、鼐。鼎为河南太守,生二子,长万山、次凤山。万山生吾父陈辉,叔陈炜。父号凤台,为谏议大夫,生七子,因抚案外夷不行,将家属被贬,遂更名隐于广(指广东省)之各处散属寓焉。墓在清远蒙驿裏九龙潭乾山巽向。予祖谟亦幸乡举进士,初授刑部侍郎,未就,亦随隐焉。予之祖瑚翁生十子,汉、隆、烈、绎、东、旭、炳、结、社、盟迁福建,徒南雄,盖九世矣。予产于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沙水村,南宋乾道九年(1174年)癸巳生予也。是时也,是贬也,兄弟七人,子姪二十八人,偕族兄弟三十有余,有携挈妻子而来者,有暗伏而留恋故土者,有回巷变卖家产业而回福建者,有各别去者。初兄弟共语曰:是行也,兄弟恐难同处,但逢冲则止,遇村名边有三点水者栖焉。盖水为支流万派,在在可以逢源,矧今故土亦曰沙水村,一志无忘所自也。于是有登船而往,涉陆而行,携挈妻子遂至广(指广东省)之古冈(指今之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旧为古冈州)德行里(即今之台山三八冲泮乡)而寓焉。予生四子,长曰文铣,次曰文振,三曰文龙,四曰文起。三弟英为广宣大夫,生四子,法、福、寿、悟。法年十五即任柳州知府,择冲金而止,生三子,长金山,次禺山,三火山,亦云嘉矣然。而次弟宣居东莞县造靛村,四弟恺迁海宴汶村,五弟闰徒潮州府潮阳县洛阳村,六弟图迁清远县城裏,七弟仁迁古冈深冲浐湾潮莲熹冲大岳。予历考其行矣。前者流难渐薄,适逢疾极,予没不牒,后世子孙云礽,实忘稽考矣。先圣有言曰:三世不修谱,大不孝也。况于流难之际,蓬梗之秋乎?故谱历根由以遗子孙,俾咸知木本水源,传于万代而无疆皆于是矣。
 
有诗志曰:
追远不忘在孝思,寻源天下没埋碑;山当华萼前朝墓,谱出南雄盛世时。 祀事犹明今日典,曾孙须绍昔人基;祖宗清白廊庙处,何用询樵悟指挥。
 
  过南雄有感一律云
珠玑尘迹远,野老半遗忘;仿佛来沙水,依稀到上方。江山如旧在,楼阁总新妆;览胜频无算,他乡即故乡。
 
法祖遇吕纯阳(吕洞宾)诗
卖墨迢迢到柳州,柳州知府问因由;身居北斗星岩上,剑挂蟾宫月角头。朝伴玉皇登宝殿,晚随玉母宴琼楼;黄堂若问真消息,八百京州一夜游。
 
  
    作者:陈谟 来源:台山陈氏族谱 (注意:题目「始祖伯」及「公元」是编辑添上的。最大疑点是内文有「予祖谟」之句。谟本人写遗牒,绝不会用上了「予祖」然后再添「谟」,是吗?所以,我敢说,这一篇也不是「真本」。那么,《谟翁遗牒》真本在那,你见过吗?请拿出来!另外,还应该指出是,以上两个版本,均将英祖后人三代名号列出。谟祖后人仅列了第一代。其他各兄弟则全缺。以此推度,这篇所谓《谟翁遗牒》是极可能是英祖后人从那取材添笔补写的。)
 
    其次,综观《谟/仁翁遗牒》全文,最大最明显的错误(或者笔误)是有关「相隔辈代」的数目问题。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是内文:「洪进传十二世生(陈)瑚」这一条是明显不合。传十二代才「生瑚」实在不靠谱。这种错误,可能是因后人传抄时发生的「笔误」。(毕竟,若是真迹,都就快接近千年了!)所以,我建议宗亲们不必太拘泥于文中所说的隔了多少代那些数目,而是应以我们现时能掌握的「历史资料」及「一般常识」多作合理的推敲,把这些有关的数目,纠正过来。
 
    譬如,以「陈洪进至陈瑚」为例,现时存在的争论是「是儿子?抑或是第十二代下传的裔孙?」这么两大极端。其实,只以一般常识,就可否定不是「下传了十二代裔孙」。于是,是否「是儿子?」,才是应钻研的「切中问题」。或者「是相隔多少代?」更为接近当年所撰《遗牒》「原文实际」。我建议这样去进行推敲。
 
    对于上述问题,我曾是这样做:(详见我撰有关「漳泉世系」及「龙溪世系」的早前评述)
 
    第一、我肯定了「陈洪进」及」陈瑚」皆是「吾祖」,因为依据《遗牒》所说都是祖先。第二、我从中国「正史」(不应争辩)肯定了「陈洪进」的生卒年月及其事迹,作为「时间」定位,再去研究「陈瑚」如何介入,然后在关系上如何连接。第三、因「陈瑚」在「正史」及其他文献找不到「有力可信」佐証,我只能用「旁敲侧击」去「逐一揣度」和「多方发掘」。第四、我否定了「陈瑚是陈洪进儿子」的可能性,所据主要理由有二:(1)、陈瑚下延的子孙名号资料较齐全,连接合理,至陈凤台,甚至最后接上陈谟,这同时是《遗牒》最大价值。理应可信。可作依据。唯是,若然我们倾向相信「陈瑚的九子在仁宗(嘉佑年号时期1056-1063)那最后的几年为官」,那么,就与陈洪进的生卒年代(914-985)有「太远」的距离,这就理应把陈瑚排除于「陈洪进儿子」的可能範圍外,但又依然是「其后人」才合。那么,会相隔多少代?从中国正史时间来定位,他应该出生于「宋太宗与宋真宗之间那一段年月(976-1021),尤其是真宗的后期」最为合理。这是我的推论。只应相差几代。就只短短几代。我建议我们从「那段历史年代发掘有关陈瑚存在依据」,太早太迟,都不靠谱。(2)、我所以否定了「陈瑚是陈洪进儿子」还有另一理由,是我认为《遗牒》所述的有关「参与征荆南」及「被谪迁龙溪」的那一段「陈瑚旧事」记载,不合中国正史所载宋史与陈洪进情况。我说,陈洪进的子孙不可能介入「宋太祖征荆南」事件,因为陈洪进所治漳泉之地当时是归「南唐」管辖的,又龙溪本来是漳泉,所以也不涉及谪迁。这点《遗牒》不合。而且,陈瑚不但不会是「陈洪进儿子」,反而是因而「泄露」了其实可能并非「陈洪进子孙」。否则,何以「参与」假道荆南征伐潭州?何以因为失败无功,被「谪迁」至龙溪?从整篇《谟/仁翁遗牒》的内文来说,这处是全篇中最大败笔,因为所说「陈洪进的子孙陈瑚事件」偏离正史。
 
    最后,让我大胆建议,宗亲热心钻研宗支文献,无论新旧,无论来源,应同时向中国正史求証。尤其是有名有号的祖先,他离不开他的历史定位。譬如,陈宜中就绝对无可能也不应该试求与陈凤台扯上了「父子关系」,同样,我懷疑陈凤台那一篇《缓金伐元疏》也可能是「造假」的。就像「南雄走妃」那段每个族谱所载传说,如今我们理应已经确实:它与正史不符,只是以讹传讹。我祖台山六村陈遇夫在康熙时候已提出过对那一说「质疑」,写入我家族谱,说年代不吻合。就因为他当年是研习历史的,以史定位,再証其他。我也这样看我们有关宗谱的。
 

 
陈天璇(美国松石居书坊)二零一四年四月六日

作者:陈天璇 来源:陈凤台研究
共有评论 2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凌村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陈氏宗亲网 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7840244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