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联 系 人:陈积柱 联系电话:1343178663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探究 >> 内容

新会李苑陈氏渊源

时间:2010-8-24 21:10:57 点击:

  核心提示:我太始祖为陈凤台翁,葬于清远县九龙潭飞天蚕形巽向。// //我村之始祖陈汴南翁葬于新会崖门斜飞凤山,又名“瘦狗凭篱”,清末时已经失山,后人以翁之生辰和袍服礼仪,择葬于本村大井坑上之红山坳处,坐北向南,...

我太始祖为陈凤台翁,葬于清远县九龙潭飞天蚕形巽向。

我村之始祖陈汴南翁葬于新会崖门斜飞凤山,又名“瘦狗凭篱”,清末时已经失山,后人以翁之生辰和袍服礼仪,择葬于本村大井坑上之红山坳处,坐北向南,墓上有一方拜桌,石刻“陈汴南翁之墓”为誌。

陈凤台翁原居广东省南雄县珠玑里,宋朝中为一苏妃被禁冷宫私逃出外,有一广东行商到京作业,带妃私返家乡,追查发踪,法要交出,如无交回,声将南雄地方居民纵横屠杀十八甫路,所以当地群众恐慌即散四方奔避,共有居民九十七姓流离搬走,我翁凤台率领家属迁走,亦在其列。翁与眷属迁徙至清远县落籍居住也。

至于我之家乡李苑村之创立,由陈汴南翁为始祖,他是陈凤台翁之曾孙,他始由清远县携眷属迁居现在之高鹤县址山公社凌村立居,至第六世祖自立翁与其兄弟自强、自明三人同迁于今之新会县李苑村立业。自强祖为长,住在西宁里,自立居东安里,自明居绍唐里,自得仍居凌村。

在宋朝末年,宋皇赵帝昺为元兵追逐到崖门,因兵粮断绝,四方求救。我祖有源辅、友辅兄弟二士应召输米三千石往救,就在村前开水渠砌结一个下米埗运往,所以后受谕赐一旌,为“旗表义士之门”,张挂于“康佐祖祠”之上,后建一座牌坊门楼于东安里前的大塘之西角上,前时的大公路从这里横过,此门楼到民国初期,因地方改造才把它拆卸了。

我们的祖先所建筑的祠堂,直系的有“陈汴南祖纪念祠堂”,位于大果园头处坐西向东,是一座最规范的陈氏祠堂,工精料美,门庭左右有鼓台两座,祠堂名是白沙子书、金箔字,于抗战时被敌人破废,后余料又被强邻搬去;“忍斋祖祠”是在民国中期建筑的,在东安里东首,祠宇很大,在抗战时被敌人烧掉;“康佐祖祠”建在大果园头,祠宇很大,前部有一院围;“岩石祖祠”亦在大果园头,和“康佐祖祠”同一列,此二祠宇后用做小学校舍,曾被敌人烧缺一些,后修好。至解放后几年,竟被强邻恃势无故将它拆卸、搬去物料,现在一祠无存。以至每一队中办理公务也没有公共屋舍,我们的公共建筑物虽已被废,今后要有建设,要靠我们奋斗,有钱出钱,有力者出力,为现在新建的公共大楼,以后在大果园头的公区内,扩大建设,使我们的新农村的面貌翻新,家乡更加美观。

我们家乡,自六世祖自立、自强、自明兄弟三人到此,开基落业,创建村场,正所谓五百年前同一家,而至今天,成为一个大家庭,经过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在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世代。历史悠久,人口日增,在抗战前统计人口有二千名,抗战胜利后只剩九百余人,到解放后今日的调查,统计有二千余人。在内在外,士农工商兵政学,各界人物都有,以农工为多。村庄当初靠山边建立,仅得东安、西宁、绍堂、至堂、忠心数里,在旧公路上中心一区为李苑街市,战争前有小商店几十间,成为一条街市,正常食用品都有买卖。路下为扩大村场,建有数新闾里,由东而西为南安里、玉龙里、金龙里、悦心里、祯祥里,此外在村之东北角,细马山脚处有一个绍唐里,全村共成十个闾里、一个街市。一个大果园头大市场地。在抗战胜利后,市场已散,解放后始在村东之高坑基下建立一新大楼房,四小工房,一条纵形街市,设有工厂数间,并立大队办公处、人民礼堂、幼儿园、保健室等公共地方,前隔一大公路,高台一座为“红旗台”,下建小屋为泵水机房,安排建设,略有步骤。

经过百十年来,我村之旧名“李苑”,日远年湮,地方环境变更,其名已经失实。尤与邻村姓李的常令听众误会,以为莲塘姓陈,李苑姓李。

 

七十五岁老人陈平编录于19791130(有删节)

Tags:李苑 
作者:陈平 来源:陈凤台研究
共有评论 2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凌村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陈氏宗亲网 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7840244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