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秘 书 长:陈礼卫 联系电话:1382407258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料 >> 内容

千年址山古镇:世代助桑梓 忠义薪火传

时间:2011-8-29 10:10:35 点击:

  核心提示:址山镇凌村义士坊,原题有“圣旨”二字,表明是奉旨建造。 经历战争,满身弹痕的张怀楼依然不倒。古有陈氏兄弟勤王典故,近有张怀楼抗战壮举,今有林氏家族乐善好施……这一段段史海佳话就如同珍珠一般,被址山的千...

    址山镇凌村义士坊,原题有“圣旨”二字,表明是奉旨建造。

    经历战争,满身弹痕的张怀楼依然不倒。

    古有陈氏兄弟勤王典故,近有张怀楼抗战壮举,今有林氏家族乐善好施……这一段段史海佳话就如同珍珠一般,被址山的千年历史串起,诠释着忠义二字的真正内涵。址山人的这种忠义,世代薪火相传,在每个历史时期演绎着不同的感人故事。

    滥觞:址山地名源自当地名绅

    址山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隋朝。据《鹤山文史》记载:公元590年(隋朝开皇十年),新会郡改为封州,址山归新会辖治。公元1732年(清雍正10年),清政府批准,从新会、开平共划出5个都设置鹤山县,当时址山还属鹤山县的附城都。直到乾隆元年(1736年),林、余两姓倡建墟场,定址沙田村东南,以名绅余址山之名为墟名,址山自此开端。

    风云:陈氏家族领风骚

    其实,早在址山定名之前,其历史已风风火火拉开序幕。据史料记载,拥有800年历史的凌村是址山最古老的村落,至今矗立在凌村村头的兄弟义士坊更是700多年前南宋末代皇帝为表彰凌村陈氏兄弟的功绩而专门建造的。

    据专于研究凌村陈氏历史的陈积柱讲述,凌村原本是凌、白、秦、严等多姓族人混居,公元1220年,南宋名臣陈凤台的后人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凌村,由于陈氏家族人丁兴旺、扩展迅猛,加上陈氏世代为官,很快在凌村站稳脚跟,而他姓族人则陆续迁出,陈积柱便是凤台后人。

    历史:义士坊记录崖山保卫战

    1279年,退守新会崖山的宋军,与元军打了一场惨烈的“崖山保卫战”,所有支持南宋政权的人,都用不同方式支持崖山保卫战。此时,址山凌村的陈元辅、陈英辅兄弟二人,毅然捐粮几千石运到崖山支援宋军。

    宋朝宰相陆秀夫请皇帝降旨,命当地县令在凌村建造一座牌坊来表彰陈氏兄弟的忠勋。所以凌村牌坊正面中央,原题有“圣旨”二字,表明是奉旨建造。两侧横匾,分别题有“兄弟忠勋”、“勤王义士”四字,“兄弟义士坊”之名由此而来。

    兄弟义士坊宽6米,高6 .5米,四柱三间三楼,是用混凝土捣制的仿木建筑,楼面为瓦和瓦筒屋脊样式构筑。牌坊正面上枋置有圣旨牌,为红砂岩半浮雕刻;中枋镶嵌大理石阴刻坊志铭,背面中枋有“谏议大夫”四字。两侧次楼夹堂正面左方有“兄弟忠勋”,右方有“勤王义士”几个字;背面分别有“崖山特旌”和“忠义流芳”8个字。

    现状:为岭南陈氏寻根所在

    凌村的兄弟义士坊初建于南宋末的祥兴元年(1278年),至明朝嘉靖24年(1545年)重建,清朝康熙45年(1706年)重修,都是木结构。1930年,凌村村民受无知的风水先生蛊惑而将它拆毁。1937年,奉当时的县政府命令重建,建成现在的混凝土仿木结构。1983年,鹤山县人民政府把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近年,鹤山更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村义士坊不仅仅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更是岭南陈氏族人寻根所在。2004年春节期间,云浮新兴县布凌村老少120人第一次回到鹤山凌村寻根,凌村十二里的父老聚集“兄弟义士坊”前,热烈欢迎约700年前外迁的陈氏宗亲,场面堪称壮观。

    张怀楼:承载革命壮举

    历史的车轮推进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址山人的忠义再次在革命中爆发。址山镇原文化站站长周志贤说,在鹤山革命史中,张怀楼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位于址山镇云乡的张怀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一名叫张怀的村民到南洋打工,积攒金钱回乡兴建这座碉楼。与开平碉楼群相比,张怀楼并没有显著的建筑艺术价值,但与众不同的是,这座张怀楼浓缩了云乡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

    1944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新鹤大队进驻云乡,随后游击队中区纵队主力500多人抵达云乡,与新鹤大队胜利会师,司令部就设在张怀楼,当时张怀楼的主人张帝荣(张怀的儿子)胸怀救国救民之大志,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1945年3月6日凌晨,国民党顽军对云乡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由于当时留守力量薄弱,部队决定让大部分人撤退到皂幕山,仅留7人撤留张怀楼,包括楼主张帝荣及其母彭氏。双方展开激烈攻防战,敌军一名骑马连长被击毙,敌军恼羞成怒,在楼外纵起熊熊烈火,张怀楼里的战士用水浇墙壁、窗户苦撑。

    深夜时分,敌军暂停进攻,革命战士寻找时机从楼顶北面放下绳索突围撤退。负伤的张帝荣坚决要求留在张怀楼掩护,其母彭氏由于年纪老迈,也决定留下坚守自己的家———张怀楼。次日凌晨,敌人再发起一阵猛烈攻击,未见楼内反应,便靠近楼下观察,发现绳索,方知守楼战士撤退。敌人搬来长梯,攀绳而上,自楼顶往下逐层搜索,在第二层发现了两母子,并进行严刑拷问,最终将张帝荣活活烧死,其时年仅33岁。

    名门望族:林氏家族乐善好施

    在址山乃至鹤山,林氏家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皆因整个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这一传统又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家族成员林绍铭。

    上世纪20年代前,址山一带山地植树甚少,为绿化家乡荒山,发展林业,在香港做生意的林绍铭牵头倡办“松杞造林公司”,动员群众入股,每年收入除开支和收回基金港币2000元外,其余全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1932年政府兴建沙址公路,还差1万两白银的建桥费,林绍铭毫不犹豫捐出1万巨资。同年出资捐建学校,供适龄而家贫的孩子免费上学。兴建诊所免费为当地群众看病。逢天灾,还自掏银两赈灾。1942年,林绍铭卒于香港,但他慈心济世的善举却在址山传开。

    林氏第二代则以林家强、林景涛两位老先生为代表,他们分别是香港殷商林绍芬的四子和七子,分别被址山乡亲敬称为“四叔”和“七叔”。1982年至今,林氏兄弟共为址山以及鹤山捐款数百万,捐建单位包括址山影剧院、址山健康院、址山侨苑、址山中学、鹤山市人民医院检验楼、鹤华中学图书馆等。

Tags:址山 凌村 
作者:陈平生 唐波 陈卓栋 申鹏 高亮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凌村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陈氏宗亲网 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7840244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