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探寻南宋“陈家军”抗元路线图

[日期:2012-06-0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俊 [字体: ]

    清远陈凤台是宰相陈宜中的大儿子。 

    ■南方独家

    ●南海一号不应是商船,而是当年张世杰、陈宜中在海陵岛附近海战时自沉的辎重船只。

    ●南宋末期丞相陈宜中,一生都在为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的复兴而拼死效劳,陈宜中应是南宋王朝的第一忠臣。

    ●清远陈凤台是丞相陈宜中从珠玑巷迁移到清远的大儿子,靖康之乱后,陈家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迁徙。

    日前,从澳门远道而来的两位历史学专家黄晓峰博士、刘月莲博士,专程来到清远探访陈凤台墓遗址,研究南宋末年的“宋元交战史”。两位专家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正史中有关广东抗元的历史记载得并不详细,陈凤台墓遗址的发现,是探究这段历史难得的重要遗迹和史料。

    黄晓峰先生、刘月莲女士是伉俪,分别担任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杂志(学术期刊)》中文版执行主编和澳门特区镜海学园校长,两人均是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员、历史学博士。

    在此次来清远之前,两名历史学专家多次前往阳江市海陵岛进行考察,探究南宋末年的“宋元交战史”,对南海一号出土文物、阳江海陵岛陈宜中传说等进行深入研究。今年11月,两人还在江门市对南宋崖门海战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为研究宋末抗元战争史,两人又深入清远实地进行考察,探访遗迹,记录当地民俗和传说,来佐证和复原南宋末年这段历史。

    12月11日上午,黄晓峰博士和刘月莲博士刚刚考察完“陈凤台墓”遗址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零散复杂的宋元交战史

    南方日报记者:二位曾在阳江海陵岛做过长时间的考察,探究过有关南宋末年宰相陈宜中在海陵岛上的传说,破解了哪些历史迷案?

    黄、刘:南宋末年,宋廷面对元军铁蹄的南下,朝中已分成主战主和几派。其中,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这几个人是站在一个阵营,是主战派。但他们内部也有分歧,张世杰是强硬的主战派,陆秀夫稍微温和一些。

    丞相陈宜中在去和元军谈判之前,和掌权的谢太后商量之后,突然消失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他消失的原因。我们在野史中,找到了一部分有关他的零星记载。是说陈宜中很早就来到阳江的海陵岛(当时叫南蛮岛),准备到海南岛请黎家军来帮助南宋抵抗元军。但在路上,陈宜中所带来的财物被贪官污吏给骗走了,并把陈宜中囚禁在海陵岛这个孤岛上。

    陈宜中消失后,有人说他卷财逃跑了。其实,陈宜中是被困在孤岛上长达5年之久,并在当地娶妻生子,当地族谱上记载的,还留有有名有姓的三房后代。后来听说崖山要打仗了,陈宜中率领600家丁去接应宋军。还没到达前线,张世杰已经被打败退下来了,于是两人见了面。陈宜中和张世杰一商量,决心拥立小王子另立政权,并保存实力。

    我们在海陵岛附近的村子考察时,发现在南宋的时候,从内地迁来的居民就开始在这些地方生活。我们后来也考证,海陵岛中的“陵”应是指南宋皇帝埋葬的陵墓,张世杰等人的墓也在海陵岛。

    南海一号应是一艘“官船”

    南方日报记者:二位长时间实地研究和考察南宋末的抗元史,特别是对南海一号有过深入研究,认为南海一号并不是商船,而是宋元交战时期留下的辎重船,具体有哪些理由?

    黄、刘:原来有一种说法,说南海一号是商船。但我们研究认为,南海一号不应是商船,而是当年陈宜中、张世杰在海陵岛附近海战时沉下的船只。通过不断的考古发掘,一步步在证实我们的说法是对的。

    我们俩都是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的会员,对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东洋、南洋等地之间的贸易也有过研究,发现商船并不经过南海一号沉没的那条路线。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定,凡是商船都不能搭载大量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银锭等,而在南海一号上,发现了大量的金银。

    南海一号是自然沉没,是垂直沉下的,船底应留有机关。南宋末年,宋军在海上流浪了19年,为了不使敌人得到船上的东西,随时都可能准备将辎重船砸沉。

    深入考古后发现,南海一号船上还装有四大名瓷,但并不是大批量生产进行贸易用的,其中福建德化窑最多。如果是商船,肯定是直接从泉州港出发南下,而不会绕道到广东阳江这一带水面。我们也到过德化窑古瓷博物馆,这个馆的馆长向我们介绍,就算是在他们博物馆,都没有一件像南海一号上那么精美的瓷器。他认为,南海一号上的瓷器是官窑,只有皇宫贵族才准使用。

    我们今天从南海一号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南宋皇帝奖赏给大臣的金花腰带,其中第一条就是给陈宜中的,还有六条是奖赏给其他将军的,这是南海一号考古以来的重大发现。所以,种种迹象表明,南海一号应是当年追随南宋小皇帝的辎重船。

    “陈家军”成为宋末抗元的精神支柱

    南方日报记者:宋末宰相陈宜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刘:陈宜中是浙江温州永嘉人,后来考取进士。入仕13年,就晋升为左丞相,后很快升为右丞相,成为南宋职位最高的大臣。从宋度宗开始,陈宜中就开始掌握大权。当时掌权的是谢太后,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人,表面上是主战,但与陈宜中保持默契,让他准备南下开辟后方保存实力。

    陈宜中突然消失,朝中有一种说法,说他是逃跑了。

    今天的福建漳浦县赵家堡,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宋末年一支流落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后人在南宋闽冲郡王赵若和写的一篇《赵氏本末序》中发现,记载了陈宜中当年带着赵若和东躲西藏的经过,这篇文章为陈宜中平反了。证明丞相陈宜中一生都在为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的复兴而拼死效劳,陈宜中是南宋王朝的第一忠臣。

    陈宜中是个深谋远虑的人,在设计整个撤退路线的时候,首先选中了海陵岛,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一个堡垒。当时海陵岛的所有人都练武,后来连海盗都很怕上海陵岛。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从珠海斗门出发,到新会,到江门,到台山上下川岛,到阳江海陵岛,都是一连串的抗元防线,设置了很多关卡,每一关都是一个堡垒。今天去这些地方还可以发现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地名在多个地方重复又重复,比如说“赤坎”这个地名,珠海斗门就有两个地方,江门、湛江等地也有这个地名。“赤坎”其实就是指一种抵抗外来入侵的工事,在南宋后期开始,这个地名就流传下来。说明当年在抗元过程中,就这样一步步修了很多道防线。

    抗元的斗争一直在持续,直到元朝结束都没有停息。我们在阳西一带调查发现,一些墓碑或牌位上,动不动就有“护国公”之类的封号出现。这证明,当年南宋皇族政权仍在这一带活动。在阳西一带,还发现了小皇帝的行宫,门口有用石条铺成的藏字图,拼成“万寿无疆”字样。

    清远陈凤台是宰相陈宜中的大儿子

    南方日报记者:陈宜中和埋葬在清远的陈凤台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何说陈宜中是南宋末年抗元的精神领袖,是“陈家军”的代表?

    黄、刘:我们在几本族谱里面发现,清远陈凤台的父亲万山公,其实就是陈宜中。陈宜中当年还是在都城临安为官时,便开始将家属南迁。从北宋开始,陈家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是靖康之乱后,陈宜中的父亲举家从温州向广东韶关珠玑巷一带移民。

    第二次是南宋建立后不久,陈宜中布置陈家的后人分散到广东各地,他的七个孙子(指陈凤台的七个儿子)里面,有三个从珠玑巷迁移到福建莆田。后来元军打到莆田时,陈家军又在当地组织抵抗。崖门大战后,“陈家军”成为南宋抗元的重要支柱。

    第三次迁移,是陈宜中往阳江方向撤退的时候。他让弟弟陈自中留守广州,为了保存家族,并让陈自中的儿子向元军投降,接受元朝的敕封。我们在阳江考察时,还发现了凤山祠和凤山墓,这些是接受元朝敕封后,为陈自中(名凤山)修建的。张世杰同样也让自己的一个侄子向元军投降。在封建社会,尽忠尽孝是第一位的,保存家族同样至关重要,投降还是抵抗,只是分工不同。

    当陈宜中到达阳江海陵岛与元军进行最后抵抗时,他已是54岁。在抵抗元军过程中,陈家军成为支柱力量,而陈宜中也就成为其精神领袖。正因为广东一带对元军的抵抗,搅得元朝鸡犬不宁。元朝之所以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就结束,与广东一带的抗元斗争息息相关。

    陈凤台是陈宜中从珠玑巷迁移到清远的大儿子,他这一支就生有七子。陈宜中转战各地,并多次娶亲,其孙子远不止七个。

    南方日报记者:在历史教科书上记述的南宋末年抗元名将中,有著名的文天祥、陆秀夫,但对陈家军却记述得很少,这是为何?

    黄、刘:后人对宋末抗元这段历史,的确还需要深入研究。其实,在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之间,他们是有分工的。有人是在明处对抗元军,像陆秀夫,就有些书生意气,本来宋军还没有完全战败,就匆忙抱着小皇帝跳崖了。当然,也有像陈宜中这样,在幕后保护宋政权,积蓄力量。整个这盘棋,都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在阳江一带还有传说,陈宜中与元军一直抗战到最后,并退守至越南,最后死在中印边境地带。

    (注:文中所述系专家个人观点)

    ●南方日报记者 刘俊

【编者注】此文仅供参考!文中称:“清远陈凤台是宰相陈宜中的大儿子”与本族记载严重不符,南宋末丞相陈宜中(1234年-1282年)比陈凤台(1149年-1227年)年纪还小,甚至比陈凤台长子陈谟(生于1173年)还小60岁,在此文中居然变成长辈!

http://www.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261&cid=7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20-6-27 10:44:53
黄、刘两位博士对海陵岛考古的一些观点,欠严谨。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0-6-27 10:44:53
黄、刘两位博士对海陵岛考古的一些观点,欠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