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天湖边上的望柱

[日期:2015-03-20] 来源:chen666637的博客  作者:chen666637 [字体: ]

天湖边上的望柱 - chen666637 - chen666637的博客
 
 

        在清远海拔近千米的天堂山顶上,有一座宋代古墓,在古墓的墓道前面有一汪清澈的湖水,天然而成、在阳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 ,更为神奇的是在千米的高山顶上的悬崖边上这汪湖水竟然四时不涸,湖面不大却被称为天湖;有"天湖不龙气见盛绵远留长"之说天湖的边上立有四支石质望柱,围绕着天湖成对称排列,十分壮观,它像4名威武的卫士,忠诚地拱卫着这座古墓,享这高处清风月与静。墓的主人是宋代的一位进士叫陈凤台、官至谏议大夫,相传陈凤台生有七子,谟、宣(猷)、瑛、恺、润、图(陶)、仁,各有功名族称七子流芳。谱牒记载,南宋时三子瑛因抚夷不行遭贬,举家从南雄珠玑古巷向南迁移,在迁移中陈凤台与六子图留在清远,后来三子瑛也过来陪伴,陈凤台死后安葬在天堂山顶上,其余各子则散居在旧古冈州各处,至今七子的后代遍及海内外,人口已超过百万。望柱也称华表、天堂山上所立的四支望柱由于上面刻有清朝探花陈伯陶的名字,当地人又称探花柱,这四支望柱的顶端原来雕有一只蹲着的瑞兽文革时遭毁坏,蹲兽底座残留在望柱顶端仍然可见,蹲兽的底座有二支是四边形,另二支是八边形,蹲兽底座下部为圆柱状、柱身高约2.5米;望柱上的刻着十二名陈姓的文武官员的名字及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建的字迹、虽过去了一百多年依然清晰如新。望柱上的这十二名陈氏文武官员应该是陈凤台的后代。再一细看望柱上也刻有陈伯陶和陈兰彬的名字,难怪一直以来有人以为他们也是陈凤台的后代,出处应是此;可是根据他们各自族谱的记载,其实不是。既然不是凤台后裔为何又记载在凤台墓前的望柱上呢?原来,这四支望柱在清光绪二十年修建广州陈家祠时、由广州陈家祠建祠公所负责、合族捐资同时对陈凤台古墓进行重修时立。陈伯陶和陈兰彬是当时倡建广州陈家祠的48位发起人中的2位,又戴有朝廷钦点的官员的光环,在广东陈氏族裔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是当时广东陈氏合族的代表人物,由他俩代表广东陈氏合族向陈凤台古墓祭也在情理之中;从他们的名字排位在望柱文官的前面,可以看出这是广州陈家祠建祠公所的刻意编排。在望柱上记载的十人中,据现有资料记载显示他们是陈凤台的后裔,分别五文、五武

    天湖边上的望柱 - chen666637 - chen666637的博客

 

           

    在天湖左边两条望柱,一文、一武;

    文望柱顶端蹲兽的底座为四边形(左图)

    文望柱上面记载着由陈伯陶、陈兰彬及陈凤台的后裔五位文官立。

   

光绪壬辰科钦点探花及第陈伯陶,(東莞)

咸丰癸丑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陈兰彬,(吴川)

陈凤台的后裔五位文官

1、敕封绥靖伯陈仲真,(台山)

23、崇祀郡学乡贤父子解元陈遇夫、陈翰,(台山)

4、光绪甲午科钦点翰林院编修陈华耿,(新会)

5、光绪甲午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陈昭常,(新会)

 

另一条是武望柱顶端蹲兽的底座为八边形(右图)

武望柱上记载由陈凤台的后裔五位武官立

1、同治乙丑科钦点蓝翎将军陈朝光,(新会)

2、光绪丙子科钦点花翎侍卫陈英刚,(新会)

3、光绪癸未科钦点金殿傅胪陈炽昌,(新会)

4、光绪庚寅科钦点蓝翎侍卫陈运超(阳江)

5、同治辛未科钦点蓝翎侍卫陈朝卓。(新会)

     

陈伯陶,(18541930),字子砺,号象华,晚年更名永焘,又号九龙真逸,中堂风涌人。广东东莞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刘福姚榜进士第三人。任翰林书院编修,江宁提学使,广东教育总长等职务。

陈兰彬,(18161895)晚清时期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咸丰癸丑科(1853)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曾在清进任刑部主事。1858年管理洋务,1872年后,率领四批(120名)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其中有詹天佑、唐绍仪等都是那个时期的留学生,1875年后为清朝政府首任驻美国公使,并积极为海外华工服务,维护华人利益。

陈仲真1196-1264) 台山人,生于宋庆元二年(1196)农历正月十六日。娶甄氏、黎氏、麦氏夫人。生二子、长希尧,次希圣。宁宗年间授职校尉,至理宗王朝(1225-1264)为校尉兼掌屯田。父子三人为抗倭寇被寇设计毒害,当地民众感其为国为民捐躯之德,乃修其真容,立庙祭祀,名曰陈老官庙。清道光年间,北京疫症流行,全朝震惊,斯时邑人邝吉祥举人任皇子教习,向道光皇帝奏请,迎仲真公之灵位赴京辟除疫瘩。威灵显赫,三日而治。为此道光廾四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奉旨加封为绥靖伯。

陈遇夫(1658-1727),字交甫,又字廷际,新宁县矬峒都六村(现台山市斗山镇秀墩村委会)槎洲村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考取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著书10部,生平事迹录入《广东通志》(道光二年即1822年版第4944页)。

  ,陈遇夫之子,新宁县矬峒都六村(现台山市斗山镇秀墩村委会)槎洲村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考取广东举人第一名,故人称父子解元,陈瀚著有《观海堂书义》和《屿门集》。

陈华褧,字子裳 新会归德都外海乡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 第二甲、第十名翰林院庶吉士

陈昭常1868—1914),字平叔,号简持。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4年与梁士诒等五人同为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第九科词林,授翰林院编修,后改授刑部主事,历任广西按察使,广西右江兵备道,官至吉林巡抚。

陈朝光,字极信,别字琼照,新会马能( 態的代字,音泥,天马旧名)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并补行乙卯(1855年)戊午(1858年)科考取了武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武进士。

陈英棡,新会人,光绪二年丙子科武进士,二甲钦点花翎侍卫。

陈炽昌,又名陈焯南,字德休。新会人,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武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第四名武进士,钦点传胪

陈運超,字卓轩,阳江儒洞人,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第八名(举人)兵部差官,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四十名殿试三甲第十七名(进士)蓝翎侍卫。

陈朝卓,字好信,别字笔锋,新会马能(態的代字,音泥,天马旧名)人,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武举人,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辛未年)辛未科第九名武进士。

         在天湖右边两条望柱则都刻有光绪二十年重建字样,也有文武柱之分,与左边望柱互相对应,相互衬托,如果不是望柱顶上的蹲兽被损毁,在无际蓝天远处众山小的衬映下会显得更美。

        望柱古时亦叫旺柱,在古时朝代,只有后代出了人,在祖坟()上立此柱刻上后人的名字以纪念

        凤台墓前望柱所刻名字中陈仲真是陈凤台长子陈谟的后代;陈运超是陈凤台第六子陈陶()的后代;陈遇夫、陈翰、陈华耿、陈昭常、陈朝光、陈英棡、陈炽昌、陈朝卓是陈凤台第二子陈猷()的后代。

       

        天湖边上的望柱立在高山顶上直向青天,是凤台陈氏重文爱武的象征,又不失为天堂山顶上的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6-5-11 10:48:44
“望柱古时亦叫旺柱,在古时朝代,只有后代出了人才,才会在祖坟(墓)上立此柱刻上后人的名字以誌纪念。”——精辟!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11 10:48:44
“望柱古时亦叫旺柱,在古时朝代,只有后代出了人才,才会在祖坟(墓)上立此柱刻上后人的名字以誌纪念。”——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