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斗山名镇:小城故事真不错

[日期:2012-11-13]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区景常 [字体: ]
  浮石牌楼颇具气势。
  浮石北帝庙彰显斗山古朴民风。
  浮石飘色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斗山圩主要街道店铺正在修葺,即将恢复原貌。
  陈宜禧铜像矗立在台山商业城前的广场上,让世人景仰。
  陈宜禧故居是中西结合的华侨建筑,如今保护完好。

  台山市斗山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该镇有台山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浮石村,建村已有630余年;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其中,浮石飘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还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新宁铁路的缔造者陈宜禧的故乡……

  台山市是全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台山名镇名村系列工作于2011年初陆续展开,并确定斗山镇为名镇建设的试点镇。

  据悉,目前该市的名镇名村试点建设意见完成了前期选点、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一期工程即斗山镇和浮月村的工程在8月中旬开工,计划今年12月初前完成。

  【现场探访】 斗山改造骑楼街 公园摆放火车头

  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是著名的新宁铁路创始人、设计者陈宜禧的故乡。斗山圩是斗山镇的中心,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立圩,初名大兴圩,寓大家兴隆之意。后来,因为圩旁有山如斗,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易名为斗山圩。这也是新宁铁路东南干线的终点站。

  台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蔡柏滋告诉记者,最初的斗山圩仅有东西两排的百余间商铺。1909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后,斗山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路(斗山河)和新宁铁路的交汇,使这里的商业极为发达。华侨们纷纷在此建铺置业,相继建成了太平马路、山旁马路等,骑楼店铺达到500多家。“作为名镇名村工程项目,斗山镇步行街就是要对斗山圩的骑楼街道进行重新修葺和改造,把长约200米的街道连同周边的街区打造为斗山镇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新去处。”

  黄女士的五金店位于太平路。她的店是传统的骑楼。不过,这一个月以来,她的店面早已粉刷一新,扇了石灰,漆了窗户,成为邻里参观骑楼洋楼修缮的示范点。“我在这里经营几个月了。重新修葺后,没有原来那么破旧,的确漂亮了。”

  记者在斗山圩太平路上看到,这里搭起竹棚,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工程。据施工方负责人关健介绍,这里的骑楼区主要以民国的骑楼为主,楼高二、三层。建筑风格特别,既荟萃欧美及东南亚各地风格,又有中国南方特色。临街立面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侨乡历史风情。据介绍,这次的修缮将以保留原来骑楼特色为主,对招牌、门窗、墙体色调等进行统一装潢。斗山步行街工程由8月初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在步行街附近,名镇名村一期的另外一个工程——斗山公园,也开始施工建设了。据悉,这个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当地居民最主要的休闲公园。届时,公园内会摆上一个约20米长的火车头模型和巨型陈宜禧铜像,用以纪念陈宜禧。

  【古老村落】 浮石村是“赵宋皇族村” 建村至今已有630余年

  斗山镇浮石村,是台山最古老的村落之一。1380年建村,至今已有630余年,这条古老村庄的2万多名村民,崇尚文化,热爱艺术。 

  据《浮石赵氏族谱》记载,浮石其实是一条皇族村。台山的浮石和新会的霞路,同为赵宋皇室的后代,两条村的先祖是亲兄弟。宋太宗的第十一世孙赵必次在崖山殉国前,托付儿子赵良骢给睦洲林氏抚养,赵良骢的孙子赵宗远和赵宗逞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分别在浮石和霞路建村。他们的后人在此落地生根,繁衍至今。浮石族谱卷首印有宋朝历代皇帝像、崖山总图、慈元殿图等史料,浮石人以自己是宋朝皇族为荣。

  据长期研究侨乡文史的台山退休干部蔡锋介绍,浮石自立村以来,重视文化教育。清代,台山人称誉浮石为“宁阳礼选”(宁阳是台山的美称)。浮石人积极鼓励本村子弟读书上进。科举时代,浮石村在地方公款中,拨出一定数额,供童生买书。参加各级考试的,均有费用补助。考取生员(秀才)、监生、贡生和举人的,祭祖时多分胙肉。从1380年至1905年,浮石村共出文举人6位、武举人5位、贡生10位、秀才67位、监生90位、武生11位。

  在浮石举人中,为台山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有赵天锡和赵宗坛两位。赵天锡辑录《宁阳诗存》、《宁阳文存》、《宁阳学存》和《宁阳杂存》四本书,并任光绪版《新宁县志》总篡(总编辑),为保存台山历史文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赵宗坛放弃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当时加拿大是英国殖民地)副总领事高位,亲赴加拿大各城市劝捐,筹款新建台山县立中学校舍,并回国督办建校事宜,后任台中校长,为台山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2009年,浮石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难忘故事】 陈宜禧修新宁铁路受阻 慈禧太后赐他尚方宝剑

  新宁铁路是推动江门侨乡向现代化迈进的伟大工程。新宁铁路的缔造者,是台山斗山旅美爱国华侨陈宜禧。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斗山六村探访陈宜禧的故居。陈宜禧故居建于1922年,是陈宜禧回乡创办新宁铁路后晚年在家乡的住所。故居坐东向西,包括六栋楼高三层的大屋和一间图书馆,建筑整齐美观,布局对称,形式一致,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提领宗亲联谊会会长、《提领月报》社社长陈国富告诉记者,新宁铁路在江门修建了一段后,就遭人阻止,有人扬言若铁路修到他们村,就要杀死铁路工人。后经人介绍,陈宜禧在广州认识了慈禧太后的皇叔,陈宜禧带着皇叔出具的介绍信进京拜见慈禧太后。到达皇宫后,见到慈禧太后,陈宜禧告诉她,自己回国修建铁路,遭人阻止,恳请慈禧太后出面支持。慈禧太后问他回来建铁路有何条件,他说既不要外国的资金,也不用外国的人才,更不用外国的技术,全部由他自己搞掂。慈禧太后听后非常感动,随即赐他尚方宝剑,说谁阻止就将谁的人头砍下,并送给他两个镶嵌樱花的大果盘和一艘象牙船作为纪念。之后,再也没有人敢阻拦陈宜禧修建新宁铁路。

  “听老人们说,土改后,慈禧太后御赐陈宜禧的几件宝物下落不明。落实华侨政策以后,政府把侨房和其中一只果盘归还给陈宜禧家族,但那把尚方宝剑和另一只果盘及象牙船仍不知去向。后来,我在广东省博物馆见到了那把尚方宝剑。”说起这些历史遗物的缺失,陈国富感到非常惋惜。

  为了表彰陈宜禧的丰功伟绩,新宁铁路董事局曾于1920年3月19日在新宁火车站立了他的铜像。这尊铜像于1966年8月被毁。

  1984年9月26日,台山县人民政府重立陈宜禧先生铜像于原来新宁火车站附近。如今,这尊铜像仍矗立在台山商业城前广场上,为世人景仰。

  【民俗艺术】 浮石飘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说到斗山镇,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该镇的浮石飘色。浮石飘色本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杂技艺术,在“文革”期间曾遭受禁锢,在浮石飘色代表性传承人赵汝潜等浮石人的坚持与努力下,逐渐为大众接受,最终成为国家级“非遗”。

  赵汝潜自小跟随村中赵仲高、赵炳培等前辈学艺,如今担任浮石飘色队的艺术指导。几十年来,他凭着所学技艺,负责培训色女色仔技能,并传授服装、化妆知识和色柜、道具的制作技艺,设置了“嫦娥奔月”、“木兰从军”、“昭君出塞”、“仙姬送子”、“平贵别窑”、“劈山救母”、“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禅”、“西施与范蠡”、“赵子龙救阿斗”等10架飘色,目前是村里的第五代传人。

  每架飘色,要选出两名8至10岁长相俊俏、意志坚强的男女儿童扮相飘色,称为色仔、色女,在1.6厘米的铁板上凌空而立的一名色仔为上色,称为“飘”;在色架面上坐着的一名色仔为下色,称为“屏”。“飘”与“屏”要搭配适当,让飘色整体构成一个主题。上色凌空立在桃枝上(从色架底部安装一条牢固的麻钢枝,穿过下色的裤、衫直到上色身上,从表面看不到钢枝,以为上色是凌空而立),使“飘”与“屏”相互辉映,构成奇趣优美、天衣无缝的画面,既稳妥又安全,并能长时间让色仔不觉劳累。

  每架飘色都以一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主题,计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与貂蝉”、“平贵别窑”、“赵子龙救阿斗”、“穆桂英挂帅”、“杨金花争帅印”、“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

  飘色出动时,前面由瑞狮开道,跟着是五彩缤纷的旗帜、色标和罗伞,后面是锣鼓八音,吹吹打打,绚丽多彩,气派非凡,场面极为壮观。巡游队伍从浮石西北面的北帝庙出发,依次巡游各村,再回北帝庙结束。

  据赵汝潜介绍,浮石飘色以年为周期进行巡游,早期的巡游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定为每年正月初六。

  2008年6月,浮石飘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台山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