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经纶治学兴教 天赐惠泽故里

——记旅港乡亲陈经纶先生

[日期:2012-06-13]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谢富瑞 [字体: ]

在新会陈经纶中学,陈经纶一家三口十分温馨。

  “孩子们,这个是我,在我身边站立的这个孩子,便是你们。看我多么爱惜你们,天天牵着你们的小手。”近日,在新会陈经纶中学校园的广场上,陈经纶和学生们幽默地聊天,学生们笑得东倒西歪,场面十分温馨感人。

  在广场上,竖立着陈经纶和一个孩子的汉白玉雕像,石像的后面是叶选平的题字:“为了更好的明天”。陈经纶,这个从新会走出来的中国企业家,牢记着父亲那句“邦乡乃家之源,富贵切不可忘之”的古训,用一颗拳拳之心、一双勤劳的手,描绘着中国美好的明天。

  捐资办学有家族传统

  “走,去看看孩子们,我可想念他们了。”居住在香港的年逾古稀的陈经纶,在百忙中返乡,不顾舟车劳累,刚回到新会,第一时间便是来到新会陈经纶中学,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在学校学习是否开心。

  陈经纶的祖父陈澄波本是新会罗坑镇陈冲乡的一个农民,去香港后,给人打工,又做大米生意,渐渐家境殷实。就开始帮亲友乡民安居置业,办夜校扫盲,普及教育。

  陈经纶的父亲陈瑞祺是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国富商。曾多次捐助广东省以及港澳各地的慈善机构、医院。办起20多家“澄波义学”,学生一律免费就读。

  陈经纶于1925年出生,17岁随父亲做生意,并继承祖业。像父辈一样,他乐善好施,尽心尽力办公益事业,为大多数人谋利。从祖父办夜校算起,陈家支持教育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陈经纶已经捐资建造了十多所学校,总额一亿多元。

  陈家虽不是香港巨富,但对国家基础教育的投资规模已位列中国之最。他们捐资兴建了大中小学多项教育设施,而寄托着陈经纶对振兴教育、振兴祖国的满腔希望的“经纶教育品牌”,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记者多次问到是什么支撑着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奉献,陈经纶很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们一家三代都致力于祖国的教育和福利事业,我要用一生来完成祖父和父亲的遗志。”

  新会的家乡父老告诉记者,像陈家这样对家乡、对祖国的爱,绝对不掺一丝一毫虚情假意。

  25岁便担当重任

  “父亲为了培养我成才,把当时因战争影响,被迫中断中学学业的我,叫到他身边,让我协助经营米业、房地产和建筑业。”陈经纶回忆说。

  小小年纪的陈经纶没有辜负父亲的寄望,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和砖、泥、沙等打交道。有时还漂洋过海,奔走于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温哥华等地。陈经纶不辞劳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努力增长知识,掌握本领,很快成了建筑业的行家了。后来,陈经纶又刻苦钻研电子计算技术,设计中文电脑打字程序,成功地研制出“陈氏中英电脑打字机”,成为一位电子计算机学者。

  1950年,他的父亲陈瑞祺病逝,那年陈经纶只有25岁,在香港的广利米业有限公司、广恒兴米业有限公司、广承兴米业有限公司、金满米业有限公司、正心置业有限公司和陈经纶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的重任便落在他的肩上。从此,他更努力工作,发展陈氏家族的事业。

  年轻时的陈经纶历尽了人间艰辛,回忆起当年创立家业,他感慨地说:“那时的日子真苦,我虽是老板,但工人做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每天至少要干十三四个小时。家里尽管不为吃饭发愁,但毫无奢侈之气。父亲后来做了大老板,也经常和工人们同桌吃饭,而为公益事业他却慷慨解囊,从不吝啬。”

  艰苦的生活、家族长期形成的平民意识以及与人为善的品格影响了陈经纶的一生,这为他以后的善举作了最好的注解。

  家里有“新会小环境”

  在和记者交谈中,陈经纶不仅幽默风趣,最让记者惊呀的是,陈经纶竟能讲出一口标准的新会话,吐字那么纯正,发音那么地道。

  “小时候,在家里,如果我们不说新会话,父亲是要打屁股的。连不是新会人的母亲,受到家里的‘新会小环境’影响,也能讲不少新会话。现在儿子也会说不少新会话。”陈经纶笑着说。

  “邦乡乃家之源,富贵切不可忘之。”在陈经纶很小的时候,陈瑞祺常常对他说:“我们虽已是大树,但家乡是树根,树根肥了,大树才可以真正茂盛。不好好养树根,再大的树也会倒下。”

  已经无法数清陈氏家族近百年来究竟为家乡人民做了多少好事,就象一棵千年老树,谁也弄不清它究竟埋在地下有多少根须,这些根须又有多么曲长。

  爱乡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在陈经纶中学校园,陈经纶关爱地抚摸着汉白玉小孩雕像说:“新会人民政府为我塑造了一座汉白玉石像,祝我晚年有个继承人。果然,大家的祝福灵验了,谁会想到呢?我过了花甲之龄,真的得了一个儿子,胖胖的儿子。耳朵很大,很象我。我给他取名天赐。”

  “我在英国读书,现在攻读法律,自己闯出一番天地,有机会再回来帮我爸爸。”身穿着黑色的西装衬衣,黑色的牛仔裤,戴着黑色的宽框眼镜的陈天赐,简单有型,却有着远大的理想。“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觉得很骄傲。我会很努力地去学习,继续资助教育和福利事业,继承我爸爸的事业。”

  在各种活动中,只要陈经纶一家三口一齐出席,陈天赐总会一直陪伴着他的父母。每次说话,陈天赐总会把头靠近父母,认真地聆听。一家三口,交谈不断,其乐融融。

  虽然年过八旬,但陈经纶每天依然不停工作,同时在全国各地推广“道字”——由其祖父创造一种“道汉字体”文字。“工作时动脑动手,人都有活力些。”现在,陈经纶每天下班后,都到游泳池游泳,锻炼身体。同时,注意饮食养生。“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到中国西部,广西、贵州等贫困地区兴办学校。而更多的事情,我会让我儿子来做。我要把爱国爱乡的陈家之风传给他,就象当年父亲传给我一样……”陈经纶说。(文/图 本报记者 谢富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