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东成鹿颈发现清朝举人碑

[日期:2012-05-26] 来源:恩平信息网  作者:仁杰 [字体: ]

  众所周知,圣堂歇马村是我市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举人村,但在其他镇村是否同样曾出过举人?答案是有的。近日,一位陈先生向笔者反映东成镇鹿颈村委会横礼(土名)有块光绪年间石刻的举人碑。笔者立即前往东成找到陈先生和鹿颈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陈景儒等人前往一探究竟。

  碑作桥板数十年,刻字清晰可见

  笔者在陈先生的引领下,来到横礼村后背的水渠边,见到那块举人碑。举人碑石质为花岗,碑石两旁横放两块水泥板,横跨水渠,用作桥板。此碑因长年累月经历风雨,上面积了一层青苔。经度量,碑长1.6米,宽0.35米,文字为阴文雕刻,字刻的下方被一些水泥桨糊盖了。陈景儒立即用水洗去碑上的青苔,凿去泥浆,刻字尽显出来:中举者为光绪甲午科,乡试中式第四十三名举人陈桂荣立,清晰可见。据历史记载,光绪甲午年即1894年(光绪20年),距今114年。

  此碑从何处取来水渠作桥板?近50岁的陈先生忆述,此水渠是上世纪50年代开挖的,用作农田灌溉。为方便村民耕作,水渠挖成后用水泥板作桥板。后来在70年代初,不知谁把举人碑搬来此作桥板。但笔者又一疑问,古代人考取功名,多半由县府或他人为其立碑,但此碑为何写着中举者陈桂荣立?陈景儒书记指出,陈桂荣是坦巷村人,要解开疑问,唯有到坦巷村找最大年纪的村民了解。

  中举者原本是第一名,自立石碑为激励后人

  陈景儒一行引领笔者到坦巷村找到一个叫陈茂浓81岁高龄的老人,了解到此碑的来由。

  陈茂浓透露,他小时候听村中老人所说,当年陈桂荣的试卷论述最精辟,主考官大加赞赏,准备授予他第一名。但主考官发现,陈桂荣试卷中有一个错别字,不知是“未”字还是“末”字,因字中两横等长,“未”、“末”难分。当时,科举制度十分严格,就算考得再好,哪怕一个错字都难以中举。主考官本想取消陈桂荣举人功名,但想到陈桂荣试卷论述精辟,省内历年乡试罕见如此聪明之人,唯将其从第一名降为第四十三名。

  陈茂浓接着说,陈桂荣中举时为37岁。陈桂荣认为苦读寒窗十几年,今乡试中举,要以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激励后人。因此,陈桂荣选择了做老师(古代称先生),并与父亲相量立碑刻字,把碑立在鹿颈村右侧的“文昌阁”前面的旗杆夹下面。此后,鹿颈村中举或有功名者,均刻碑立于此,以激励后人发奋读书。文昌阁后面是鹿劲学校。

  70年代初,因鹿颈学校要扩大等原因,把文昌阁拆建在学校楼中间。文昌阁旧址在如今鹿颈学校内的操场上。笔者采访时,见到鹿颈学校校楼正中上高出数米、呈圆锥状的文昌阁。

  鹿颈呈文人风水格局,清代文人响当当

  文昌阁是用来藏书还是收藏文物?如何建成呈圆锥状?

  据陈茂浓介绍,清代鹿颈只有一条村,村枕一条座长长的山岭,远观像鹿的颈,形神兼备。村前地形状如墨砚,远山朝案腾挪起伏,像笔架一样,村前右侧有一条状的岭基,像一支毛笔。鹿颈村形成“背靠鹿颈,前有文笔”的风水格局。

  因此,鹿颈村在清代除了出了个举人陈桂荣外,还有一个打过“三县”(台、开、恩)都胜利的律师,名叫陈相云。据说,陈相云口才了得,每逢为打人官司必胜。与陈桂荣同村的是清皇宫生(秀才)陈丙华。陈丙华曾以石车村作一副对联,每联首字镶上“石”、“车”两个字,刻在灯寮门口两旁:石作一方保障,前环大海,后枕园冈,把形势看来,预卜秀灵占百里;车拌万宝朝堂,欲启奂轮,试争阀阅,思财丁蔚起,更加鼎盛耀千门。鹿颈村形胜文秀,自古出文人墨客,可见一斑。

  后来,村边长方形的领基被村民挖毁了,风水先生指出已破了鹿颈村的风水格局,今后难以出文人了。因此,鹿颈村在鹿颈学校前面也是该村的右侧建起了文昌阁,楼高十多米,阁顶如圆锥状,像一支文笔,以补鹿颈村的风水格局。

  说到这里,陈茂浓讲一个小故事:当年陈桂荣中举后,一位相面先生祝贺他中举,并说出他年寿“六七又加三”。当时,陈桂荣听后,“六七”即67岁,“又加三”,加起来共70岁。但是,陈桂荣45岁去世了。原来,“六七又加三”是指六七四十二,再加3岁,就是45岁。

  据说,陈相云、陈桂荣、陈丙华是同一家族人,他们的后代没有人中举,漂洋过海到美国、墨西哥等地居住谋生,至今未曾回乡。至于清代鹿颈村是否还有其他举人、秀才,陈茂浓亦不知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恩平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