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被修坏的大地——沙河天塘山陈凤台墓

[日期:2022-10-18] 来源:靈機風水命理策划  作者: 靈機团队 [字体: ]

    南宋抗元英雄陈辉(号凤台),为广东韶关南雄的祖先。至于是何时从南雄珠玑巷迁到江门五邑地区,由于历史久远,族谱资料残缺,家族庞大,分支渐远,因此摸不清陈凤台及其七子的来龙去脉。陈凤台的曾祖父(文公)携家人从外省迁入南雄珠玑巷。文生鼎,鼎生万山,万山生辉(凤台)。陈凤台生有七子,个个都有功名,长子陈谟,宋进士;次子陈宣,宋进士;三子陈英,宋进士;四子陈恺,宋宣议大夫;五子陈润,宋庠生;六子陈图,宋庠生;七子陈仁,宋庠生;称为"一门五进士","七子流芳",一直在陈凤台的后人中流传至今。而广东清代第一状师陈梦吉,正是陈凤台第七子陈仁翁的后裔。

    据当地人口述:

    此地叫“飞天蚕形”。位于广东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的天塘山(其长子陈谟撰写的遗牒,中已有记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直到广东陈氏族人修建广州陈家祠时一并重建一次,距今也有近百年的时间。至于陈凤台生于何年卒于何时,为何安葬在离珠玑巷三百多公里远的天塘山上,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据新会的《陈族世谱》记载,陈凤台的第三个儿子陈英(宋进士,宣议大夫),也安葬在天塘山上。但目前只知道陈凤台的墓址,还未找到陈英的墓址。从桂湖村上天塘山只有一条盘山土路,车到土路的尽头还要攀登400多米的陡峭山路才到达墓地。

 

陈族世谱记载的陈凤台墓图

 

   自汉朝陈登再传20世生陈洪进时,历史已进入了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陈洪进在后周末年据守闽南,后主动归宋,封为岐国公,迁居金陵。陈洪进裔孙陈瑚生陈圭,陈圭的后裔陈文在北宋末年与族中兄弟迁居南雄珠玑巷;陈凤台系陈文的曾孙。

    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北方战事日紧,元朝蒙古铁骑节节南下,珠玑巷士民争相逃亡;陈凤台作为陈氏族人领袖,率兄弟7人、子侄28人,族中兄弟30余人从珠玑巷首迁清远,休整后再举家南迁。陈凤台临行相约:此处迁移,兄弟日后恐难同住,为了将来兄弟便于寻找,切记“逢冲则止,遇水而居,以铭志故土沙水村也”——这就是陈氏兄弟的相认密码,为了便于识别与沟通,陈凤台规定:途中凡遇村名有点水傍的就可定居,因为水虽然支流万派,但终归可以同源。后来陈氏一族历尽艰险,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定居地。其中陈谟、陈宣、陈英、陈恺先后迁入新会、新宁(今台山),陈润迁入潮阳,陈图迁入清远城,陈仁迁入鹤山、新会。其余兄弟及诸侄散居各府州县,或居广州,或居金陵,或回福建。后来,六子陈图留在清远开基创业。

 

穴场

 

 

拜桌

 

 

水塘右边的两支功名柱

 

 

水塘左边的功名柱

 

    陈凤台墓前的水塘旁边立了四支用两米半高的麻石做成的华表,上面记载着陈凤台后人在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受朝庭钦点的文武官员的名单:

 陈伯陶(东莞),1892年光绪壬辰科(钦点探花及第。

 陈兰彬(吴川),1863年咸丰癸丑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首任驻美公使。

 陈仲真(台山),勒封绥靖伯。

 陈遇夫、陈翰(台山)父子解元。

 陈华褧,光绪甲午科(1894年)钦点翰林院编修。

 陈昭常(新会)光绪甲午科(1894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陈朝光,同治乙丑科(1865年)钦点蓝翎营用。

 陈英刚,光绪丙子科(1886年)钦点花翎侍卫。

陈炽昌(中山)光绪癸未科(1883年)钦点金殿傅胪。

陈远超,光绪庚寅科(1880年)钦点花翎侍卫。

    关于这四根石柱,当地有个这样的传说:

     为报祖恩弘祖德,陈伯陶高中探花后立即倡议重修凤台祖墓。当时正逢广东七十二县陈姓族人捐款修建的广州西关陈家祠工程即将完工。陈伯陶探花及第又增添陈家祠的神秘色彩,于是陈氏家族决定由陈家祠建祠会所一并负责重修天塘山的陈凤台墓。重修时绘有详细墓图和广州至天塘山祭祖的线路说明。从此天塘山这座边远而偏僻的荒山就和广州闹市中的陈家祠搭上了寻根认祖的渊源。陈凤台墓前的水塘旁立着4根极为罕见的清代华表,每根高达2.5米,用花岗岩做成,重约3吨多,柱上刻着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陈凤台后代在科举中有功名的12名官员,其中有陈伯陶、陈兰彬、陈昭常等。这四支重达六七千斤的华表从哪运来又怎样搬到山上,未见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4条石柱从外地用船沿滨江河运到沙河圩,然后用人力车运到天塘山脚。当时从山脚到山顶的十多里路是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靠人工来扛抬是无法将这几条石柱运到山顶的。在大家无计可施之时幸遇一位法师,说只要依他的办法去做,第二天就可以把4条石柱运到山顶。法师在当地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由长者陪着法师到桂湖各村有身壮力健者的家中,逐个请他们明天早上到天塘山脚帮忙抬石柱上山,共有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男人答应了此事。这些人为了明天帮忙出力干重活,当天晚上都早早上床睡觉。睡到第二天一觉醒来时已经日上三杆并觉得周身疲倦,力气全无,但既然答应人家抬石柱上山,还是赶紧来到指定地点。上百个平时都干惯了重体力劳动的男子汉个个感到身无力气,也看不见有石柱在山脚。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山顶上鞭炮齐鸣,人声鼎沸,4条石柱已在山顶立起。原来这位法师是一位神仙,得知陈伯陶中探花后从几百里外来到这深山为祖先修坟祭祀,被其知恩图报的行为所感动,所以特到凡间相助。法师有借力之术,将当晚答应过抬石柱上山的一百多人的体力在他们睡着后借出来,集中到一起,趁着夜色无人知晓就把4条石柱运上了山顶,所以答应过抬石柱的人睡醒后会觉得一身疲倦。4条石柱竖起之后,这位法师就从人群中消失了,天塘山顶却增添了一处特有的人文景观。

 

 

这样的后土碑石全山有三个,都标明陈辉祖后龙,凤台公后土。

 

 

卫星图

 

 

卫星图

 

    此地来龙甚远,自西北方乾卦之石坎亚婆髻出脉,火土金水木五星俱备,穿落传变,行至西方兑卦之望军山特起为少祖,此少祖属出土金。

 

    《玉髓真经》云:平土生金,金数成五。富贵兼全,兼资文武。

     发挥曰:土中生金,土厚则富多,金旺则贵多。然尝历览山川之胜概。大率不问土之厚薄方圆,若金脉从土而出,只直排一路而行者,力量专而多贵。

     连传数个金星后变淘金水蜿蜒入穴,穴形行地木星,生花出秀。生花者,穴前余气成天然水塘也,文星显然。是故,此地文武兼备,财丁贵俱显!

    遗憾的是于2013年岁次癸巳,陈氏后人见陈凤台墓年久失修,遂联合清远文物部门发起重修古墓之倡议。(见下图)

 

 

重修平面图

     据陈氏族人描述:族谱记载了凤台公的墓图及分金。是按照族谱记载的乾山巽向兼戌辰之分金重修。笔者曾于未重修前到过此地,记忆中墓穴正对前面水塘。为自然之向!(见下图)旧墓无碑,只在拜堂有一石拜桌。后龙有三块青石做的地界碑,测得戌山辰向兼辛乙。笔者不禁提出疑问:陈氏族谱所记载陈凤台墓之内容是否有误?上一次大重修是陈氏后人陈伯陶高中探花之后。当时墓穴并没有立墓碑,也没有砌筑砖石,族谱所记载的分金是从何而来呢?

 

 

重修后鸟瞰图

 

 

穴位原貌

 

 

向上原貌

 

 

原穴位近照

 

    重修后的墓穴乾山巽向,墓相极不自然,而且极不协调。是过于迷信风水?还是伪风水之害?

     笔者认为,墓穴原应立戌山辰向兼辛乙分金(与后龙三碑分金同)。其分金与穴前水塘中轴线吻合。水出丑艮,为斗牛纳庚丁之气局。乾山巽向兼戌辰并不符合金局之理想坐向。还有一点,陈凤台墓穴喝形“飞天蚕形”。此类形穴,在堪舆学中不宜大规模砌筑砖石。你想,自南宋至清代末年陈伯陶中探花后重修祖墓,四根几吨重的华表功名柱都竖立了在高山之上,也未见在墓穴砌筑砖石。这是何故?那是因为墓穴结在蚕嘴之下(蚕嘴就是穴后那块大石)。大规模的砖石过重了,让飞天蚕飞不起来了。古贤皆知这道理,奈何今人乱胡作。惜矣…惜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凤台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22-10-25 12:44:52
古贤皆知这道理,奈何今人乱胡作。惜矣…惜哉…
匿名 发表于 2022-11-16 11:20:21
惜矣…惜哉…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11-16 11:20:21
惜矣…惜哉…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10-25 12:44:52
古贤皆知这道理,奈何今人乱胡作。惜矣…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