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桥、接龙亭、观龙路、观舟园、古赛道,起龙舟、赛龙舟、吃龙船饭……当你走进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你会感到这方美丽的水土“龙”气十足——
鸣炮之后,父老乡亲、外来嘉宾、亲朋戚友就围坐在村中的祠堂前吃龙船饭,气氛热闹和谐。
百闻不如一见。不进石头村,不知这个距离江门市区三公里的村竟然如此美丽,更不知这里的龙舟文化如此深厚。
5月22日,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陈念本,带着记者从中心里的接龙桥出发,沿着石溪河追寻龙舟文化。
石头村访古
“这是太祖湖,是端午龙舟必到之地,现在能有这么好的自然生态有赖台山陆村华侨陈策文先生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合力整治。那是接龙亭,‘接越群雄千百众,龙腾万丈护乡民’,亭上的对联就是石头村龙舟文化的写照。那是陈氏宗祠,是石头村的根,陈氏在石头村开枝散叶的历史可追溯到723年前。”船到太祖湖,陈念本一边划船一边介绍。太祖湖不大,但美丽如画,有点像微缩了的西湖,绿色的湖水,飘浮的水仙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陈念本说,“石头村面积大,14条自然村,9.8平方公里,6300多人,旅外乡亲5000多人,可算一个小‘侨乡’。”
船过通天闸,岸边的瓜菜越发诱人,田野间满目苍翠,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陈念本挥手一指,“左边的叫龙山,右边的叫大岗神山。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龙山、富山、大岗山都是露出海面的礁石,海水退去后才形成这块土地,所以古人叫它‘石海’。龙山古庙上有一块拴船用的黄头石、插篙用的洞,还有庙门‘庙镇黄浦石,江湖碧带泉’的对联,均可供考证。如果你有空登上龙山顶,还可看到慈湾村就像大海上的一个漩涡。”
“又传石头村陈氏祖先陈宣号南乔于清顺治年间带领村民开挖水运河,采石筑堤,为民造福。因水运河两岸河堤均用石头筑叠而成,十分牢固,后人为了铭记祖先筑围建村,既畅通水路运输又排除水患的聪明才智而把本村命名石溪,后改名为石头。”
人杰地灵 名人辈出
石溪河很美,像一条碧罗带环绕着石头村,村村碧水相接。
船绕过生态村慈湾,缓缓进入北角村,小桥、流水、人家,让人仿佛进入了周庄水乡。细细品味,更像广州市海珠区的小洲村。
陈念本说:“石头村,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热心公益的卢观桓父子,爱国爱乡的华侨、港澳同胞陈永、陈国泉、唐珍琰、陈国伦,被毛泽东称为‘国宝’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垣,曾受江泽民接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等都出自石头村。文化遗产颇丰,建于乾隆年间的接龙桥,嘉庆十四年重建修的龙母古庙,道光子寅孟冬重修的龙山古庙,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陈垣故居,岭南建筑瑰宝陈氏宗祠等等,都是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旅游观赏价值。”
船沿着石溪水道缓缓前行,穿过十八座小桥、省卫生村梅湾,抵接龙桥,不知不觉记者已环游了石头村三分之一的村庄。
龙舟文化 源远流长
陈念本指着接龙桥说:“我们石头村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龙舟之乡,龙舟文化底蕴丰厚,几百年前已有龙舟活动,这座接龙桥建于乾隆年间,在这座桥修建之前,这里的龙舟活动已十分活跃。现在,14条自然村中共有12艘龙舟,每逢端午节龙舟活动都十分热闹。”
在村委会办公室,陈念本拿出两个条幅,“团结拼搏,和谐奋进”八个大字柔中带刚。“这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党权的手笔,这八个字就是我们石头村的龙舟精神。他送这八个大字给我们,就是希望我们用龙舟精神,打造好石头村的龙舟文化,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
陈念本说:“古赛道,观舟园,观龙路,接龙桥,接龙亭,聚龙湖,陈氏宗祠,龙母古庙,龙山古庙,陈垣故居,慈湾生态村等,都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我们正计划用一条线把它穿起来,开发石头村龙舟文化生态游,吸引游客来观龙舟,吃龙舟饭,‘叹’龙舟文化,带动本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人人有份 人人有责
五月初五,早上5时刚过,陈广耀等由村民选出的50多名“厨军”就在村中的祠堂里忙开了。
陈广耀一边擦洗大镬一边说:“吃龙船饭是我们石头村端午节龙舟活动的保留节目,大家不敢有半点怠慢。今天要做两三百桌饭菜,不早点起来怕忙不过来。”
一名妇女手脚利索地洗着碗筷。“今天村里的男丁,除了扒龙舟,就是买菜和抓镬铲当大厨,我们女的负责洗碗、洗碟、洗菜、摆台和端菜。”
村长陈耀均走来走去,现场指挥。他喜不自禁地说:“今天比春节还热闹,所有父老乡亲、出嫁女、外出工作的人、四乡六里的亲朋戚友,不分老少、不分宗族姓氏,不分男尊女卑,不分本村外村,凡是光临者我们都欢迎他们来吃一顿龙船饭。”
煮饭吃饭 都有讲究
专门负责后勤工作的中心里第二龙总陈广万放下手中的一大坛酒,深吸了一口气说:“端午节很多扒龙舟的地方都有吃龙船饭的习惯,但是我们的龙船饭却与众不同,煮饭的米是由村民逐家逐户去‘夹’的,‘辣椒头菜’、‘白水煮鱼’、‘节瓜猪肉’三大盆菜是我们的传统保留菜式。三道菜均有寓意:头菜寓意‘中头彩’,鱼寓意‘如鱼得水’,瓜寓意‘顶呱呱’。”
“煮龙船饭,最考功夫的是煮大镬饭。一大镬饭几十公斤米,如果火候掌握得不好,要么生米,要么烂饭,要么焦饭。我们的要求是‘宁生不烂’,图个意头。我煮了30多年龙船饭从没试过煮焦饭。”陈广耀一脸自豪地说。
“吃龙船饭也有讲究。饭煮好之后,先由村中长老盛一小碗放进龙舟的嘴里,再让它吐出来,然后把这碗饭倒进大镬饭中搞混,村民才可盛饭吃,村民认为吃过这样的龙船饭会龙马精神,所以会争相盛第一碗饭,而且装饭时要一勺而过盛满一碗,不能盛第二勺,意为一下达标。”陈广万接着说。
觥筹交错 欢畅淋漓
“开饭啰!”下午四时许,扒完龙舟的人,看完龙舟赛的观众,像潮水般涌到陈公祠来吃龙船饭,祠堂里挤不下的,就坐在礼堂前的水泥地上。气氛马上热闹起来,龙船饭的盛况接着上演。
一盆盆热气腾腾、令人垂涎的大盆菜端上了饭桌,人们围坐在一起。“好吃,这盆鱼真好吃!”“今年的龙船饭更丰盛了,你看,还加了烧肉、木耳、鸡肉,还有炸花生!”
“龙鼓响,喜洋洋;三圣鼓响,胜利歌仔又来唱!扒过三圣宫,身壮又力强;帮过三圣宫,鱼肥猪壮价钱良,生意兴隆荷包涨……”得胜归来的三圣宫龙舟健儿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唱起了龙船调。陈念本端起一大碗家乡米酒提高嗓音说:“乡亲们,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全靠党的政策和大家勤劳致富,请举起杯来,我来敬大家一杯!”“干!干!乘风破浪,旗开得胜。”“干!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干!干!龙佑村民,龙马精神。”
一时间,觥筹交错,祝酒声此起彼伏。这就是石头村龙船饭的与众不同,热闹,快乐,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