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楼
![]() 连陈谟是否有其人,都在这个网提出来! 那么,陈凤台世系就没讨论下去必要了! 信者自信,疑者自疑。世事,往往如此。 我家族谱记载槎洲陈六村陈是陈猷后人。 我已说了我要说的。也把槎洲谱全发放。 其他有关陈凤台的连接推断就到此为止。 第 47 楼
![]()
我的专业不是「搞族谱」。我在这个坛想做的有二:一、想弄清楚陈猷与陈宣的真实;若陈猷非陈宣,便则与我无关。我是陈猷后人。二、想考証陈凤台其人其事及上延祖先的真实;我找出不少错谬,与大历史有歪离。我本以为「研委会」能帮助。可惜至今无人曾作回答。这一年我基本上已把以上想做的放下。历史是我本科,至少中国新华社的出版社又出版了拙作《中国历史简明读本》并由新华书店发行。对「史」,我应不算「胡言乱语」。
第 46 楼
![]()
宗亲提及《谟翁遗牒》内见陈谟自称「乡举进士」之句。也有些版本没有的。无论如何,我还是那句:「有功名,有纪录」。查不到,是自吹。中国大陆近年已出版了《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国内宗亲找来查証便可。又,《谟翁遗牒》也内有「吾祖陈洪进」之句,有宗亲认为,我以陈洪进去寻找其后陈瑚,是以虚找实。但在大历史,陈洪进是实人,陈瑚才是虚。《遗牒》既称陈洪进是「祖」,怎算是虚?否则《遗牒》也假。
第 45 楼
![]()
陈天璇宗亲,在《谟翁遺牒》中记陈谟“乡举进士,初授刑部侍郎未就”。按这个记载乡举进士陈谟应该只是个举人,刑部侍郎属三品官。按一般常识而论,状元一般才封个六品官。历史上是否有过举人封三品官的例子呢?或者这就是个例。
第 44 楼
![]()
宗亲可看看陈凤台古迹修葺碑记“陈辉…南宋三朝重臣,世居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眼井珠玑巷…”这里所记的地名,既不是现代的地名,也不是宋代(南宋)的地方名,而是明代的地名。很明显是受明代人所修的《谟翁遗牒》之影响所致,否则凭陈凤台之超百万后裔人材济济,不会犯此小错。
第 43 楼
![]()
这位宗亲的「话」,短而「权威」,一般人都「不明」。我如果不是稍为懂一点「历史」,就不能领略你是指(我们谈的)《谟翁遗牒》(南宋末期凤台长子之作),是(可能)在「嘉靖」(明代世宗,1522以后)才由「凤台后人代笔」?试想,这之间有300年差距!「错」不算奇,是吗?但我相信「陈凤台研委会」不会同意!我只觉得,这种讨论,无头无尾。我认为是没有「建设性的」。你的「权威说话」应有论据才合。
第 42 楼
![]()
广东民间建宗祠、修族谱是在嘉靖十五年以后才逐渐兴起。
第 41 楼
![]()
本来是谈族中祖先来自何处。一是汴梁,一是龙溪;前者,今称河南开封;后者,今称福建漳泉。陈凤台七子的遣牒,把陈瑚尊为可信的「初祖」,曾仕建隆;近有匿名宗亲以某村陈氏的祖训指出,其初祖来自汴梁曾「初仕钦宗」。大概是说,两者「初祖支派不同」。相信这是关键。今人所见族谱,多是后人(包括近人)编修,欠实之处常有。从我身在海外的处境说,认祖查宗,只是求知而已;下代人若「自认是中国人」就算难得。
第 40 楼
![]()
应该理清的是“仕于”与“初仕”先后次序关系,如作为同一祖系,“初仕钦宗”应该早于“仕于建隆”,以此分析钦宗(1125年2月一1127年4月)早于建隆(960一976年),这样与史不符,应该解释不通。况且前面还有个起家汴梁作铺垫。老实讲既然自认了是凤台的后裔,这个祖训就不应坚持,应变回与凤台家族相符的祖训,如认为有对原祖不敬的,就不应勉强。
第 39 楼
![]()
这个网的讨论,片言只字,零零碎碎。许多话题翻来覆去。我发觉在坛内许多人对「年份」及「朝代」的时间差距没有「实感」。这位宗亲认为祖先「仕于建隆」(宋太祖)与「仕于钦宗」是大不同,从而认为河南汴梁与福建龙溪的地点各异。你可知道?钦宗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他1125年年底登基,于1127年2月与徽宗一起遭金人掳去。在位共1年两个月。「仕钦宗」的官运实在太短。皇城相同。祖籍福建,不可以吗?
第 38 楼
![]()
对了!
第 37 楼
![]()
如果陈猷即陈宣就应该是陈文的来路,来自福建龙溪,也就是前人修谱时未弄清楚。凌村陈氏祖训:“起家河南汴梁,初仕钦宗”与陈文的先祖仕于建隆区别就大了去罗。
第 36 楼
![]()
依这宗亲逻辑,以史论史,那两柱是后造。至少不是「宋进士陈悟陈法」在「宋代」当官时立。理由是,北宋时那些地方未设「府」;南宋时,福州、广州、贵州,仍是「州」。宋代行政区划,是三级制。最高一级为路;次是府、州、军、监;然后是县、军、监。南宋时设17路。福建路只设建宁府。广东广西等地尚称「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设肇庆、静江等为「府」,福、广、贵、潮、惠,仍称「州」。宋进士「不可能」不知。
第 35 楼
![]()
我是由陈毓铮先生(陈恺后人)面告「陈猷即是陈宣」,他推动「陈凤台研究委会」,我拟据《谟翁遗牒》寻实証,二往厦门,未有收获。所以,才细析《遗牒》的内容并提多处疑点。总觉,若否定「陈猷是陈宣」,凤台次子陈宣陈巧一支,亦陈猷之子吗?抑或另有繁衍?又是谁?今何在?我只习「大历史」,对族谱「不执着」。我把家传陈遇夫所撰族谱及后续全部发放上坛,已完送谱回国任务。原不想纠正谁。槎洲族已散移美国。
第 34 楼
![]()
不止陈猷来自汴梁。凌村陈氏也是来自汴梁。
凌村祖训载:凌村陈氏太祖起家河南汴梁,初仕钦宗。 |
热门评论
![]() 从现在网上所能见到的《谟翁遗牒》的记载分析,《遗牒》应该是在明(1368年)至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之间成型,陈谟是宋人不可能写出象现时网上所能见到这些《遗牒》。宗亲应该有似实分析探讨。 ![]() 假如你在家谱发现某些知名的祖先,不必太在意,也不必太自豪。因为那些杰出的祖先未必就是你的真正祖先,他们很可能是你的某些祖先在某个时期与他们硬扯上关系的。历史上,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家门第与郡望,往往偏好与名人攀亲,乐意把大人物认作自己的祖先。所以,很多家谱未必靠谱。《谟翁遗牒》同样也是这样,并且非常明显,所以历史人物陈洪进与陈瑚无法接续,很正常。 ![]() 宗亲可看看陈凤台古迹修葺碑记“陈辉…南宋三朝重臣,世居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眼井珠玑巷…”这里所记的地名,既不是现代的地名,也不是宋代(南宋)的地方名,而是明代的地名。很明显是受明代人所修的《谟翁遗牒》之影响所致,否则凭陈凤台之超百万后裔人材济济,不会犯此小错。 ![]() 陈天旋宗亲:陈启健谱记载,颍川寔公下接—光(字日方)—黯—诉—津匡—显达—尚之—霸图—岩—亮—奇—范—忠—邕。为何你不引用。 ![]() 陈天旋宗亲引用陈启健的润祖世系图可信程度有几高从世系7页,世系8页中可以看出,这里记载寔公有三个不同的上接。 1.世系7页33世安—恒—願—齐—源—37世寔(太丘长字仲弓)。 2.世系8页42世宗尧—康晋—世珍—天爵—冲翅—引奇—48世寔(太丘长字仲弓) 3.世系8页42会可—珍—翔—43世寔(太丘长字仲弓) 对这样的世系图还有几多参巧价值呢? ![]() 如依《谟翁遗牒》中的记载为据,陈瑚之后的世系受到宗亲们的肯定,唯有陈瑚之前的世系争议较大,特别是记述陈洪进部分比较混乱,本文的作者是依陈洪进来推断陈瑚,这本来就存一个误区,就是用未知的来推断肯定的、已知的,在《谟翁遗牒》虽有上接陈洪进的记载,但在后面的“迁福建、徙南雄,盖九世”(是指从陈瑚下延至陈谟其九世)道出了陈瑚是始迁福建的事实,从而否定了与陈洪进的接续,如与陈洪进相接就不止九世 ![]() 在《谟翁遗牒》中,由于陈谟也不清楚陈瑚之前的世系,所以依地理位置傍上陈洪进,同时用了一个洪进传十二世或廿二世生瑚这样的无法接续的方式让后代考证,实际这是陈谟给后世布置的作业。 ![]() 从陈谟出生的1173年到建隆年间960一963年210共九世,陈瑚仕建隆时间完全合理,没有必要加插一些不实的世系进来。 ![]() 陈天璇宗亲,在《谟翁遺牒》中记陈谟“乡举进士,初授刑部侍郎未就”。按这个记载乡举进士陈谟应该只是个举人,刑部侍郎属三品官。按一般常识而论,状元一般才封个六品官。历史上是否有过举人封三品官的例子呢?或者这就是个例。 ![]() 南雄《陈氏族志》中的凤台前后世系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page=2&&id=223&cid=13: 陈辉为77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