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来传说的因避胡妃祸的由南雄珠玑巷南迁无关。所谓胡妃祸是这样: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胡氏皇妃因得罪皇上被打入冷宫,潜逃至关口市下湾,遇南雄人黄贮万,结为夫妇。一年后,黄的仆人到京城泄密。负责揖拿的兵部尚书一年未果,怕皇帝知真相获罪,遂捏造珠玑巷有贼作乱,妄图灭之。珠玑巷人得悉,南逃。南雄珠玑巷人大规模南迁的有三次:第一次,公元1131年,因逃荒,经官府批准33姓、97户外逃;第二次,1271至1273年避胡妃祸;第三次,1276至1278年,避元兵乱,宋帝昺逃到崖门,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南雄。 凤台公死后葬现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的天塘山。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广东72县陈氏后裔捐资建广州陈家祠,接着各房同往天塘山重修陈凤台墓,并约定三年一拜祭,由广州陈家祠办理。此墓2004年成清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子流芳” 陈辉夫人邝氏生谟、宣、英、恺,妾侯氏生闰、图、仁共七子。七子均获功名。长子陈谟,宋进士,授刑部侍郎,没有上任;次子陈宣,宋进士;三子陈英,宋进士,授广宣议大夫;四子陈恺,宋广宣议大夫;五子陈润、六子陈图、七子陈仁皆为宋庠生(秀才)。 因第三子先祖陈英没有执行上司指派去安抚外夷的任务,累及家属将受到上司的惩罚,所以举家被迫改名从清远散居广东各地。这就是历来所传的所谓“七子流芳”了。长子陈漠迁往古冈州(新会)德行里;次子陈宣迁往鹤山霞洞;三子陈英后人迁往新会迳背新宁(台山)冲金(他因“抚夷不行”累及兄弟离散,深感自责,但又勇担责任,毅然离开新建的家园,又回到清远父亲身边,奉养年迈的父亲孝悌兼顾。其父终老后安葬在清远天塘山,他死后也葬在此山,永伴父亲的墓旁。);四子陈恺迁往新宁(台山)海晏汶村;五子陈润迁往潮阳;六子陈图迁往清远城;七子陈仁迁往鹤山凌村。 先祖英翁生法、福、寿、悟。先祖法翁,为英翁长子,任广西柳州府知府,满俸荣归,船抵台山旗坛海旁停泊,闻蛙声响闹,遂弃舟登岸择冲金而栖住,在此繁衍。先祖法翁生金山、禺山、火山。先祖金山,因貊贼作乱以韬略擒拿有功,奏闻恩绶土提举司职各盐场,生师孟、师仲、师季、师亮、师佑。 凤台公的长子陈谟,他在七兄弟安置迁徙后,再携一子回南雄修正族谱,写下了《太祖漠翁遗牒》,并被各房派子孙后代不断传抄。此遗牒所记述的宗族链真实可靠,为当今寻找百万宗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谟翁离开清远时,只有7兄弟连子侄共有28人,现今已超过百万后裔,分居在珠江三角洲乃至海外数十个国家。 陈氏班派 班派,古称昭穆,表示一个姓族的辈分顺序,由老祖宗排定,后辈人依班派字命名。古人有名还有字,小孩出生由长辈取名,到了20岁表示成年,要有字。乡间俗例娶妻才命字的。这是男丁的事,女子辈只知道自己的辈分而不依班派命字的。班派大多由名人赠诗联作为班派字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各支派的班派字联从明朝弘治至正德年间(1488--1521)开始推行实施。 先德开基永定尊崇大典, 象贤缵绪用光启佑鸿猷。 这是明代嘉靖甲子科解元、国子监祭酒王忠铭(琼州定安县人)将以上一联赠陈氏,后人便以此20个字作班派字代代相传下去。 凤台翁陈氏班派还有很多,如: 恺翁后代的---贻谋燕翼,崇德象贤;健顺中正,光华济美。 实学勉修齐,允守祖宗彝宪;英才宏启迪,蔚为家国祯祥。 谟翁后代的---藉凤毓嘉秀,和敬发贤良;文明应显达,万世永传扬。 大德名兼寿,家邦耀远光;广南星喜聚,南俊兆其昌。 道学开基,永诒大业光世泽;英贤毓瑞,绍述成宪启文明。 桥瑞超桂,永有经纶应彥;洪献振翼,绍承纲记显朝良。 圣文万世昌,应朝瑞国祥;德业光前远,遵法永延长。 仁厚承恩绎,书香启俊良;邦家常有耀,博学自名扬。 延崇国广,世维启光;源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