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比如谢姓麦姓,包括六村陈姓,都有相关公文存记在他们各自族谱内。首先,看六村陈姓的版本。
 
六村陈氏族谱记载的呈文是:
 
「具呈陈猷、罗贵等九十七户为逃难乞给文引救恤生灵事:历祖向居南雄珠玑巷,各分户籍,有丁应役,有田赋税,别无亏损,别无违法,向系循良,为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保四五犹虑难周。今奉旨将里作寨,覆限批引,不敢有违。思忖近处,无地堪迁,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欲投往安生。乞给文引,俾便迁行。开禧元年正月初五日上呈。」
 
经知县胡统化批准,又经府尹陈文达批道:
 
「陈猷、罗贵祖等九十七家,原系南雄珠玑里民,词称迁移之故,乃虑丁之忧,非干遗禁之例,准案给引。」
 
此由可见,妃胡之乱与此无关。在有关公文中,他们要迁徙的理由,是因民居改做兵营。朝廷调重兵在当地进行一段长期剿贼。皆因南雄一地经常遭到周围流寇骚扰。甚至一度曾遭占据,合兵来援才又散去。因此,既然有居民自动要迁离,并且让出房舍给军队住,这是一举两得,官员也好交差。是以,他们迁徙合法。至少,文书表面如此。不过,也有好辩者称,抓胡妃是事实;至于各姓居民申请外移他乡,是地方官民的一次合谋避难。说因胡妃事泄,朝廷下令追寻。当官的本希望赶在前头把有关人等及涉事者借题送走,免得在监查兵马抵达前既搜出胡妃又祸及知情不报。唯是时间紧迫,胡妃和黄万贮齐自尽,只罗贵等逃出珠玑巷。这无疑是一宗曲折离奇故事,有情有义,说来感人。但是在史书上,这一段无记载。同时,回看南迁年代,与事件有差距。
 
三、 陈凤台家族南逃也与这事件无关
 
尤应同时指出:上述有关胡妃事件之说,包括与罗贵等集体外徙,在发生时间上,分别各有差距。不是一年两年,竟都超过五十年。
如果认定南雄这位胡妃就是各姓出逃背后祸因。其时间锁定在咸淳八年,或其后藏匿的三两年内。即相当于公元1272年至1274年。
那段日子,在正史上,先是度宗差不多将要死;之后,由恭宗接帝位,不久,他便向蒙古兵投降。南宋已走到最后的覆亡阶段。这是真实历史。年代无可杜撰。也应就是胡妃藏匿到南雄珠玑巷的日子吧。
然而,让我们来翻看陈凤台与七子合家出逃南下的背景和记载,族谱所言的理由并不是胡妃之乱,而是因为上疏罹罪。然后,出逃。
这宗事件,据现时族人称,发生在宋宁宗嘉定十年,即公元1217年。是因在那之前,陈凤台以谏议大夫之职上疏,劝宋皇帝宁宗联合金国抗蒙。当然未获接纳。反而祸事来了。因为,金国在那一年出兵攻宋。为此陈凤台估计将有难,才决定举家从南雄迁走,并嘱隐姓埋名分头觅地安身。这件事比胡妃之乱早发生了五十多年。所以,显而易见,两者无关,不辩自明。另外,让我不厌其详指出,时间差距确实存在。我六村祖陈猷南迁记载,时间是在开禧元年,即公元1205年。开禧也是宋宁宗的年号。但与陈凤台出逃时间亦是有差距;比起胡妃事件,更早了七十多年。在我六村陈氏族谱记载的,则与罗贵等集体同期迁徙。又所留下的有关迁徙公文称,因兵要占用民居,因兵要进行剿贼,九十七户南移。这应该是接近可信。其他各姓大致相同。他们别姓族谱也有提及陈猷也是其中成员。同时在中国正史上,南雄在那阶段,附近流寇猖獗,其中著者,有峒民李元砺聚众作乱,时在嘉定三年,他曾一度占据南雄数月,后来朝廷合四州的兵力才终将之驱离。由此亦証,当年官兵进驻南雄,是要镇乱平贼。珠玑巷居民南徙,真正原因避兵戎。
 
四、其他各姓记载或把胡妃改作苏妃
 
此外,当年其他各姓,也是各有说词。总体地说,都把他们的南雄始迁祖与胡妃之乱连起来交代。有些甚至把胡妃改说为苏妃,并把这位宋皇帝推前到南宋创始期的高宗。其中广东谢氏族谱所记,就是既把胡妃改说为苏妃,又把罗贵等迁出南雄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