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凤凰台”
2012-5-18 11:56:29
  凤凰台是古代清远一个著名的景点,位于清远城内凤凰岗之上,为“城里”的最高点,倚城临江,是历代文人雅士“观日、赏月、望江”的好去处。
  据《清远县志》记载:宋端拱元年(988年),有凤凰栖息于此,遂兴建凤凰台,以作纪念。因为凤凰岗是清远官署的所在地,东有驿馆,西有校场,北有城隍庙,南有凤凰台,是宋代清远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历八百年而不衰。近代由于政局混乱,凤凰台逐渐荒废,抗战时毁于日寇战火,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隍庙被拆,建起了工人文化宫,如今只留下“起凤里”的街名供游人观赏。
  中学时代,曾听前辈讲述“凤城的由来”和“凤凰台的传说”,倍感惊奇,多次与文友相约登上高台,盼想能发现昔日凤凰台的点滴痕迹,作为换取同龄人崇拜的眼神和资本,可惜每次都是一脸茫然,无功而返。
  后来,潜心研读历代《清远县志》,终于发现凤凰台是清初康熙年间清远八景之一———“梧桐疏月”的景址。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任清远知县的拔贡生洪懋枢履新之时即被凤凰台的景色所折服:“瞻望何时睹凤来,满城榛莽漫登台;江山秀色犹初辟,梧竹阴深愿再栽”。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清远县教谕的贡生黄许嵘也诗云:“秋空爽气自生凉,凤在高梧月在墙;夜静倚桐闲玩赏,狂歌一曲意徜徉”。点出了秋风飒爽,皓月当空,文人雅士相聚凤凰台,对酒当歌的欢乐景象。
  岁月蹉跎,名传千古的凤凰台终于湮没在民宅之中,印证了沧海桑田的真谛,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南来北往的官员和士民曾经驻足凤凰台,留下了许多壮丽诗篇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京城大官、皇帝“襟弟”途经清远期间被凤凰台的景观所吸引,遂定居清远城,改名“凤台”,为清远文史界留下了一段佳话———他就是如今葬在天堂山上、被誉为“抗元英雄”的陈凤台。
  陈凤台,名辉,号凤台;宋朝进士,官至谏议大夫(正四品),娶南雄珠玑巷大尹公邝愈平之女为元配,生四子:谟、宣、英、恺;妾侯氏生三子:闰、图、仁,世称“七子流芳”。陈凤台元配邝氏夫人的姐姐邝淑丽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被宋孝宗册封为皇妃,也就是说,陈凤台乃宋孝宗皇妃的妹夫,也是皇帝的“襟弟”。
  由于元兵南侵,陈凤台率族人从南雄珠玑巷经清远举家南迁,他与第六子陈图“住清远城里”(见新会陈族世谱之《谟翁遗碟》),第三子陈英后来也来清远陪伴父亲。陈凤台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谏议大夫和文人学士,官居四品,同时又是“皇亲国戚”,受到清远知县的盛情款待,客居驿馆,早晚流连于凤凰台,静观时局变化。因为他的三子陈英出使元朝没有达成“宋元和约”而全家被贬,令陈凤台的身心遭受巨大冲击。
  陈凤台徜徉于凤凰台上,也许他觉得“陈辉”的光辉与锋芒已经褪色,便隐居清远,更名“凤台”,祈望在凤凰台上与凤凰一起“浴火重生”。
  宋代的清远官署所在地被誉为“凤城”,自然有风水地理之象形。俗语说:“凤凰无宝不落”,既然凤凰栖息于清远城里的梧桐树上,清远城就是“宝地”和“福地”了。查阅史籍可知,宋代的清远城廓规模很小,“城里”一带的小区是达官贵人的聚居之地,也就是环绕凤凰台四周。陈凤台的长子陈谟作《谟翁遗碟》时决非多此一举,而是要告诉后人,其父作为四品京官,虽然流落清远,但仍受到高规格的接待,身份和尊严没有受到损害,因而父与六子陈图定居清远,并以清远人自居,后来在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