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为修身之本,而作为颍川陈氏支裔的茶东陈姓自然也不负祖盼,忠义孝贤便成为陈氏祖训之一。
  陈氏一族对孝贤的重视在贡三陈公祠和净溪陈公祠的门联里也能得到体现。贡三陈公祠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门两边八个烫金大字,“根蹯颖水,枝茂东园,”这不仅是陈氏家族史的写照,也是茶东陈氏对颍川先人孝贤的追怀和对后人继承与发扬的期望。净溪陈公祠的架构与贡三陈公祠相似,一眼望去的是里间的集贤堂,“忠义栽培楠梓终成栋梁,信诚化育子孙贤满义门。”楠木质硬,遇雨有阵阵幽香;梓树高大,树体端正且根深荫浓,二者都数建材中的上品,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圣贤君子,这里则希望陈氏子孙都能够集贤能于一身,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家族的荣耀和社会的栋梁。
  关于陈氏祠堂的修建,族人里还流传着一段佳话。据传当年修祠堂时,村里给每位乡绅来了个资产排行榜,以各人的家产按比例出资兴建,而贫困或无资产者则负责出力,包括搬运石头、打石、雕凿、建筑等。据说建祠堂费用的70%由一位名叫陈忠尧的财主所出,其发家史颇具传奇性。他原为乞丐,后由乡人带到香港当船员。一日,李鸿章出访,在船上装作懂英语看英文报纸,却倒着看,被外国人偷偷取笑。陈忠尧见了,走过去悄悄告诉李鸿章,两人越谈越投机,李便叫陈当了他的随从。后来,传说陈忠尧被派往朝鲜当使节官员,数年后在上海经商,发家致富。

 

“崇文尚武”精武精神流传数百年
  实际上,茶东陈氏的家规祖训并不仅限于忠义孝贤,茶东陈氏后人对“崇文尚武”的精武精神与爱国精神也极为敬重与推崇。如果你仔细观察陈氏宗祠大门两侧的木梁,横梁斗拱之间,赫然可见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习武木雕,或赤手空拳,或挥刀弄剑,各路招式无所不有,招式形态无一重复。作为缅怀念祖的圣地,如此搬弄“十八般武艺”,或许正是茶东陈氏对“精武”精神认同的体现,实际上数百年来,茶东陈氏后人中不乏镇国将军,“精武会”创办人等武将。
  “镇国英风远,传家福荫长,”这幅充满着阳刚正义之气的楹联至今仍挂在未里仁祖家庙的大门,这座家庙是清康熙年间为纪念攻打台湾捐躯的族人陈里仁而建,他为国牺牲的大义精神被后人称道。相传里仁公为香山陈氏始祖玄保公之孙,15岁时应征入伍。因表现出色,奉旨率部出战琼州(今台湾省),战果辉煌。班师回朝之际,由于面圣心切,里仁公不畏冰封千里,策马过河。不料途中冰泊瓦解,里仁公连人带马堕河。康熙17年,闵浙总督上报此事,奏准皇上追封其为镇国将军,加封感应普圣侯,设庙刻像,并赐龙牌石狮。同时,茶东村后人都以里仁公的子孙自居,继承和发扬先人精神。
  以体育救国、名震中外的“精武会”重要创始人之一陈公哲,也是陈氏血脉“崇文尚武”的优秀代表。一代宗师霍元甲有志于发扬精武精神,曾致力于创建“精武会”,但在“精武会”创建之初,霍元甲便被陷害含恨去世。十多天后,精通武术的茶东人后裔陈公哲,曾两度捐出宅址、家产和房屋给“精武会”,和其他仁人志士共同创立了后来名震海内外的“精武会”。除却一身武艺江湖豪情,陈公哲同样是渊博学者艺术精英,在考古界、书法艺术界亦有重大贡献。

 

  □家族名人
  茶东陈氏名人
  陈里仁,明朝将军,明永乐年间从军大鹏,勇略过人,捐躯王事,得镇国将军衔。
  陈志强,清同治年间武官。同治时期,任驻朝外交官,并深得李鸿章赏识而受重用。1876年,重修茶东陈氏祠堂时,倾力支持。
  陈公哲,精武体育会创办人。1910年6月,与人发起并组织集资举办精武体操学校,由霍元甲及其徒弟刘振声教授武术。抗日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