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素:从日本史转治宋史,只为史家爱国担当
2012-12-11 12:34:34
           
    陈乐素先生。
    资料图片                             
    陈智超幼时与祖父陈垣(中)、父亲陈乐素(左)的合影。资料图片         
    “1928年,我父亲陈乐素26岁,到上海后开始研究历史。最近我发现了多篇他当时发表于《日本研究》上的文章,应该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他对中日关系史、日本古代史研究的贡献。”
    今年已78岁高龄的陈乐素长子、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智超,前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宋史名家,陈乐素对日本史研究的贡献,学界应该重新评价。
    据其介绍,陈乐素当年的文章《光绪八年朝鲜李(大院君)案与朝日订约史稿》,是关于中日关系非常重要的文章,马相伯、蔡元培、黄炎培当时给予这篇文章非常高的评价,并为之作序。
    12月10日-11日,近百名史学界专家齐聚暨南大学,纪念著名宋史学家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期间,陈智超先生向南方日报记者娓娓道来,回忆其父亲的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剖析其家学传承。
    陈乐素,广东新会人,宋史研究专家,著名教育家、史学家陈垣的长子。陈垣于上世纪20年代与王国维齐名,后来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被著名汉学家伯希和认为是“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加上在宋史研究上颇有建树的陈智超,陈氏一门三代史学家成为学界美谈。
    ●南方日报记者 林旭娜 见习记者 陈超 李梦瑶 策划统筹:郎国华 金强
    陈智超:
    年逾古稀
    立志辑补
    《旧五代史》
    ■人物名片
    1957年,远在云南的陈智超在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后报考大学,最终被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录取。回到北京时,一向不善流露情感的父亲陈乐素表现出欣慰之情,因为陈家的第三代终于有人从事史学,并且是科班出身。
    陈智超,1934年4月出生于上海,1岁时随父亲陈乐素东渡日本,3岁时第一次见到祖父陈垣。1952年,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云南参加国防公路修建,一直延续到1957年。
    大学毕业前夕,中科院历史所一位领导找到陈智超,建议其报考陈乐素先生的研究生。自1954年起,陈乐素先生一直忙于全国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他的宋史研究专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中科院历史所希望陈智超能一边跟随学习,一边协助其发挥其宋史专长。于是,陈智超经过严格考试,成为陈乐素这一时期的第一位研究生。
    “文革”过后,陈智超全身投入学术研究中,著书立说,尤长于宋至明史研究、历史文献学等方面,代表作为《解开<宋会要>之谜》。在年近古稀之年,他又着手编纂《陈垣全集》,历经七载,终于付梓,全书1000万字,有一半左右是陈垣先生生前没有发表或集结的著作。
    今年,陈智超已经78岁高龄,仍然每天工作7个小时,辑补《旧五代史》,诚如他自己所说:“我要做出一个比辑本《旧五代史》更接近原本《旧五代史》的版本,目标是将来取代现在通行的版本。”
    两次东渡
    经济学学生研究中日关系史
    1918年,16岁的陈乐素与14岁的二弟,被陈垣送到日本留学,当时,未来的史学家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在去日本之前,陈垣给陈乐素的嘱咐是:要多听学术讲座,多去图书馆搜集和中国有关的史料。陈乐素在日期间的确花了很多心思在父亲交代的事情上。
    “现在,我还保留着一份父亲在东京帝国图书馆为祖父抄写的材料,是有关教会史的,封面上有祖父的题字:‘一九一八年六月博儿抄于东京帝国图书馆’,背后还有批语,说明这些材料的用处。”
    南方日报:1930年1月,只有28岁的陈乐素先生从一个读经济学的学生到转而研究日本古代史和中日古代关系史,与陈垣先生的影响是否有直接关系?
    陈智超:我父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