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活息息相关,故事内容平民化、大众化,通俗易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喜闻乐道。”
  起源与价值
  源远流长 警世娱人
  陈梦吉故事由口头传承到文字传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今,在民间虽仍有口头传承,但已逐渐式微,发展为以文字传承为主。有文史专家认为,陈梦吉故事的产生与明嘉靖年间动荡的社会相关——百姓希望有人为他们出头,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于是,百姓便创造出陈梦吉这样一个智者,以及和他有关的大量故事,以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新会的文史爱好者认为,陈梦吉故事的产生,也跟当时新会人“好拗颈”(喜欢吵架)有关。  
  已故新会民间文艺家赵拱卿:解放前后,不论榕荫下、茶楼中,还是散仔馆、女仔屋等地,到处都能听到人们传讲陈梦吉的故事。陈梦吉故事成了一种普及化、平民化的大众文学。
  陈梦吉故事传承人之一谭仲川:陈梦吉故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封建时代,它能够揭露社会矛盾,鞭挞贪官豪强;在政治思想落后年代,能够教育人隐恶扬善,激发人们树立正气;而在文化生活匮乏时期,它还具有为民众提供生活话题、丰富生活内容的娱乐功能。因此,陈梦吉故事是前人遗留的社会精神财富,通过正面宣传与阅读,能起到很好的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作用。
  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日星:陈梦吉故事对于认识与研究新会当地民间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了解、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社会民生、风土人情的变迁,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冯玉云:陈梦吉故事为繁荣文艺创作提供很好的文学素材,如不少影视作品,就是根据陈梦吉故事创编制作而成。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陈梦吉故事的素材,再创作更多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传承
  莫让遗产成绝唱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听过、传讲过陈梦吉故事的老艺人相继辞世,口头传播逐渐消失,后继乏人。此外,多元文化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方式,人们对过去的民间故事逐渐失去兴趣,民间故事传讲的空间已越来越小。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保护政策,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制订了《陈梦吉故事保护措施》,并成立陈梦吉故事保护小组,继续发掘未被发现的传承人,积极物色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此外,该中心今年将以音像形式录制民间陈梦吉故事原生态讲述资料,筹备设立“陈梦吉故事保护基金”,并利用故事会、影视作品欣赏会等形式,宣传推广陈梦吉故事。2014—2015年间,新编的《陈梦吉故事集》将与读者见面,一批以陈梦吉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将陆续面世;同时,该中心还将举办传承人的培训交流学习班,并组织专家、学者举办陈梦吉故事研讨会,深入研究陈梦吉故事的开发利用价值。
  谭仲川:民间文学口传心授,一个声音过去了,就没了;我们要保护转瞬即逝的声音,将不可见的变成可见的。从2010年开始,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开始全面整理已收集到的陈梦吉资料,建立传统材质与现代数字化两套档案管理体系,实行长期、有效的保存。收集的主要地点,一是在会城浐湾地区,即陈梦吉的故居附近;二是大泽镇李苑村,那里的陈梦吉故事流传较广;三是在鹤山址山凌村的陈梦吉墓地。我们会组织民间现有口头传承(讲)人讲述陈梦吉故事,进行抢救性录音或录像,把陈梦吉故事的原生态面貌,以音像形式记录并保存下去。
  冯玉云:截至目前,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已收录陈梦吉故事共320余篇;接下来,该中心还将继续搜集民间流传的不同版本的陈梦吉故事,以求达到故事的完整性与全面性。与此同时,刊载过陈梦吉故事的报刊、著作、研究性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