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村古城探秘
2012-6-1 19:50:36


汶村古城墙,充满历史的沧桑感。

汶村古城三圣堂。
 

汶村古城护城河。

汶村古城墙上用作防御的枪孔。
  台山市汶村镇汶村村,又称“汶村大村”、“汶村古城”。
  南宋时期,立村始祖陈恺举家南迁,由南雄沙水村珠矶巷来此立村。从此,陈氏一族在汶村繁衍生息。陈氏兄弟相约“逢涌则止,近水而居”,便于以后的相聚。为了纪念陈氏入粤始祖陈文和南雄沙水村之源,故定村名为“汶村”。
  700多年的古老村子,经历了多重战火洗礼。
  明末清初,它目睹了一段段关于战争的悲惨壮烈故事。

 
A 文安城
  谁是王兴?汶村村为何又叫“文安城”?沿海古村居然是反清复明的重要根据地?
  倘若能重新定位汶村村,我更愿意用“城”来形容这一个古老的村落。
  从南薰门走进汶村村,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村内巷道纵横交错、窄小蜿蜒。居民楼房在这“羊肠小道”的两旁似乎显得密集、拥挤。
  现在,汶村村有村民8325人,全村7.5平方公里,呈长方形,是名副其实的大村,辖下有西康、南薰、北东、北西、东上、东下、花厅、上坑、沙坦、文华里、太平10个自然村。  
  在村里老人陈吉胜的带领下,我来到了汶村东上村村边。
  这儿,是一堵100米长的古墙残垣。这儿,曾是汶村村最有力的防盗措施。
  《汶村治乱记》记载,1645年,明末清初汶村举人陈王道倡议建造汶村城。公元1647年春,汶村城竣工,城设四门,称“东阳”、“西康”、“南薰”、“北拱”。城墙高3米,用土筑成。城作长方形,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大半里,城外除东面外,都有宽约3丈的城壕围绕。
  “可惜,‘文安城’时期,王兴奋力抗击清兵时,这道墙就被毁坏了。到现在,也只剩下那么一段了。”陈吉胜感叹道。
  王兴是谁?为什么在沿海古村里抵抗清兵?是多大规模的战争,以至于坚固如城墙也被毁?
  历史是如此记载的:
  清光绪十九年的《新宁县志》:“王兴,番禺人,少为农,短小精捍,智计过人,群呼为‘绣花针’;明亡,遂散家财,收纳亡命,以计恢复,四方归之。”
  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向我讲述了那一段曲折的历史:“王兴本是番禺人,绿林出身。明朝灭亡后,他在恩平起兵反清复明。他先是控制了恩平城,随着水路而下,攻陷了当时的汶村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在新宁西南面奋力抗清。”
  《江门侨报》、《江门日报》创办人之一黄仁夫是台山人,对台山历史深有研究,曾编著《在台山古今五百年》、《台山县志》等。在《在台山古今五百年》一书中,他对汶村的这一段历史也有着完整的记载:
  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三年)正月,王兴控制了恩平城后,与前明巡抚连城璧合作,打出了反清的大旗。他留下部将薛子良守恩平城,自己带领主力东进。他们在今台山市大隆洞地区,找寻到了从广州逃来的唐王之弟聿鐥(至今,当地有一个地名为“寻王”),就奉他为主,以便号召。
  进入新宁的王兴,先是与当地的农民起义军进攻新宁城,不得,退守于大塘。即便如此,当时王兴部队很得人心,新宁南部的广大乡村皆附明,都组织力量支援。
  在与清兵对抗期间,王兴长期驻扎于新宁、恩平之间。期间,他屡败清军平南王尚可喜,被唐王朱律鐥封为左军大都督,挂虎贲将军牌。
  保卫汶村城大地主陈王道,长期与王兴为敌。这时,他派人到新宁城与清知县联络,向清朝投降。陈王道作为明朝举人却向清投降,加深了王兴与他的矛盾。
  随后,王兴广泛出击归附陈王道的横岗、那马、小担等村,控制了汶村城附近的据点。16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