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村——狮舞华灯夜,曾记旧江湖
2009-5-26 20:57:52

      心灵地图
        曾经在顺德的一条小村庄住过一段时间,农舍鸡鸣狗吠,街道泥泞,乡风淳朴。跟随主人日出而作,下田灌溉柑橘,踩了一脚的污泥。农活并不轻松,除了淋水、剪枝,还要提着“夜香”施肥,过惯了饭来张口的日子,立刻便感觉到下田的清苦。不过每次从农舍出发,身后都有大黄狗随行,骑着单车在田间穿梭,能够享受沐浴春风的清爽,野趣横生。所以直到现在还是很怀念那段乡村生活,总是希望忙里偷闲,再去一回。
        广州的城中村,以前也就是这个样子,村民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种米种菜,然后拿到市场去卖,勤奋乐观。后来城市向外蔓延,土地被换成了公路和民宅,所谓的“洗脚上田”,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从“村民”变作是“居民”。于是我们看到的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依然保持着黝黑的肤色,老人习惯了把裤腿卷到膝盖,踩着鞋跟在大街上走。这种纯朴粗犷,也渐渐被披上了城市化的浓妆厚抹,稍微年轻一点的,都以西裤衬衫示人,乡村的味道从农田变成水泥路面的那一刻开始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只有偶尔还能找到的细枝末节,略显了田园气息的曾经存在。
        瑶台离市中心比较远,所以细微的原野风味还算保留得完整,村里婚嫁喜事,并不着眼于奢华铺张,在祠堂摆开二三十围宴席,老老少少在祖先的庇护下欢乐畅饮,成了家和万事兴的乐事。所以采访瑶台,比起先前的城中村,发现少了—点烦躁,多了一点祥和。
        认识一个朋友,正式的身份便是城中村的村民。他大多不愿意让我们使用“村民”的称号,最佳的说法是“地道的广州人”——这个身份却总是让我们妒忌,因为拥有了村里的股份,不必再担心经济上的问题,可以专心地求学。以前广州的冬天还有寒意,我们穿着从学校“高价”买回来的校服,缩紧了脖子,而他则是有puma和nike等质地厚实的运动冬装,手上拿着最新的香港杂志,告诉我们曼联的杰斯上周在哪个酒吧彻夜狂欢。地道的广州人成了地道的广州“地主”,凭借了城市的变迁从樵夫渔民摇身变作清靓的公子,续了欧陆“玻璃鞋”的童话,让我们这些工人阶级的后代艳羡不已。所以真正的城中村村民,并不会简单的在意治安的混乱和人流的混杂,“农转非”的诱惑和经济上的彻底改观才是最根本的体会。
        瑶台村民的遗风,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民众并不是一味地依赖经济的跃进享受奢华的生活,而是继续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逃脱了“蛀米大虫”的贬称。每个原籍村民,每年都能依靠村里的分红获得相当于广州职场中上水平的收入,但就算是喜宴也并没有特意在大酒店举办,醒狮、粤曲等传统技艺仍然后继有人,这种风气,比起找到千年的古物要来的更有价值。采访归来,除了廖冰兄的书法和宽敞明亮的新村屋,值得回味的,便还有老伯们爽朗的笑声和舞动狮头时廉颇未老的身影了。

        寻找之旅
        通达  仓储精心规划的轮廓
        瑶台位于三元里以东两公里左右,附近有王圣堂和沙涌南,如今这三条自然村同属矿泉街居委管辖。从华南影都顺着广园西路往北走,不远便能看到瑶台村的大牌坊。这一段路,最特别的地方是与白云机场的飞机降落路线重合,每过两三分钟就可以看到庞大的飞机从头上徐徐划过,正午的时候,“大肚腩”经过的地方留下—大片阴影,站在瑶台牌坊下面向南观看迎面飞来即将降落的飞机,由于角度正好合适,能够看到飞机悬停在空中的情景,煞是有趣。
        广园西路和广花公路把瑶台切割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状,交通发达。与三元里类似,这里是广州交通的咽喉位置,来往广州的车辆大半要经过瑶台。所谓“路通财通”,村里建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