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六代陳夢麟、第七代陳有志,又再都是獨子單傳;陳八代陳七一,第九代陳元康,都是長子;第十代陳信,同樣是長子(同時,其後人是實際承傳“朗美脈”的源頭,其間雖曾過繼二、三房,但基本上是“長房一支”的直系延續,各自開枝散葉)。因此,假設父子年距24,實不“太近”,況且,屬“槎洲一支”的直系祖先,第十一代陳以道,第十二代是陳良佐,第十三代是陳輝(注意:與陳鳳台只是同名),第十四代是陳璉,第十五代是陳範。在陳範後,他下傳的子孫都有生卒年歲紀錄。第十六代陳虛白是1482出生;故此,從“秩調運作”則以此作為起點,加24年,其父陳範被上調至1458年出生。再依次向上調,直至陳巧;再上調60,至陳猷。回看我的重釋,套入我提出的有關“歷史事件年月”,更顯“成熟”,因為有關史事仍維持在我要演譯的人與事歷史互動的合理時空範圍內。現且,就他們這一段,列表淺述如下:
 
《槎洲族譜》未錄確實生卒年的前十五代祖先:陳猷、巧、迪、仁甫、天祥(即從善)、夢麟、有志(提領)、七一、元康、信、以道、良佐、輝、璉、範。範,是璉之子,他是第十五世。後十五代(由陳虛白至我)都有紀錄的出生年,無需爭議。所以秩調是研探上一半。
 
     
代 
祖先名
   
秩調生年 
父子年距 
個人事件 
歷史事件 
族譜記載   

陳猷 
秩調1086
(據此,陳猷40歲三月欽宗元年考取明經科進士,同一年底逃往廣東南雄珠磯巷。至1131年南遷新會石頭。) 
其子陳巧,用年距60,(相傳他六十歲時才生陳巧,故此沿用。) 
原籍河南汴梁(開封)
至40歲,1126年初考取明經科進士;年底金兵破汴梁,逃至廣東南雄珠磯巷。
1131年與羅貴等97戶由南雄南遷珠江下游至新會石頭;隨又
一度北返汴梁守墓並致力抗金,議和之後返回新會務農終老。他的成長時期,徽宗是祟道教,甚至擬把道經列入考試,故此陳猷必定鑽研道教,這肯定影響了陳巧。 
那是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哲宗傳徽宗由1100-1125年,
讓位欽宗,元年(即1126),年底繼有靖康之變,金陷汴梁。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下令南雄尋蘇妃。
高宗與金議和後名將岳飛以莫須有罪被賜死。金北、宋南分治,蒙古人還未崛起大漠。 
原籍汴梁,河南開封。石頭譜1   

巧 
秩調1146
(據此,他在新會石頭出生,依然是南宋初期。) 
用年距24
下傳,其後各代亦然 
陳巧,曾在蘆山修道,稱六真君;繼回新會傳道助人,他長壽,死後,石頭譜載,有一墓,有明確墓址。 
(相傳他與泥馬鶴化升仙,應只是一宗傳說。否則,何以有墓留載族譜。) 
石頭譜2   

迪 
秩調1170 
用年距24 
   
   
石頭譜3   

仁甫 
秩調1194 
用年距24 
(譜載,有弟三人) 
   
石頭譜4   

天祥
(從善) 
秩調1218 
用年距24 
時,天祥61歲,若參與勤王崖山之戰,劫後餘生,與夢麟遷上閣東山,今墩頭。 
南宋末帝南逃至崖山,各路勤王,1279年海戰大敗,蹈海亡。 
石頭譜5、
墩頭譜1   

夢麟 
秩調1242 
用年距24 
崖山時,夢麟37歲,有可能曾隨其父天祥一齊參與崖山之戰。 
崖山之戰是在1279年,今新會江門的近海上。 
墩頭譜2   

有志
(提領) 
秩調1266
(時年5-28歲成長,其後當官,仍是元朝統治期)
   
用年距24 
官至“提領”之職;但“提領”是職銜,非名字。常被混淆。陳遇夫指出,提領是職稱,有志才是名。 
是元忽必烈(稱元世祖)統治期1271-1294成長,據此,陳有志只能是在元朝任「提領」之職。 
墩頭譜3   

七一 
秩調1290 
用年距2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