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冲村史纪实
2012-5-27 21:29:25
崖 海 潮
——旺冲村史纪实
段玉文
前 言
人海沧桑,雨去风来。有幸受旺冲父老乡亲的嘱托,为旺冲把这遗落在崖门海滩上旺冲人的历史脚迹述写出来,以飨时人和后代。旨在让人们知道过去的历史岁月里,旺冲人是怎样为了子孙、为了族人、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也为了民族的复兴解放吃尽了千辛万苦,忍辱负重,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才有了如今的繁荣昌盛。幸福来之不易,后人真该好好珍惜,不能忘记!
旺冲村,座落在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西岸的新会银洲湖边、崖西凤山脚下,现隶属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以前是新会市崖西镇)管辖。旺冲村所在地是我国南宋崖海大战的古战场,现在是著名的侨乡。旺冲村由旧村和新村两部分组成,新村有房屋250多间,房屋占全村的三分之二有多。全村共有面积 152500平方米,分成六个自然里:岭头里、东头里、朝阳里、中约里、朝南里和朝北里。全村村民分属于六个村民 小组:岭头村民小组、东头村民小组、朝阳村民小组、中约村民小组、朝南村民小组和朝北村民小组。旺冲村现有村民常住人口515人、190户,在国内其它地方居住的旺冲人口有200多人,旅居港澳台及世界各地的旺冲籍华侨人口有500多人。旺冲村现有耕地面积680亩,山地面积80亩,海滩面积136000平方米。旺冲村起初叫“潮岸里”(公元1360年左右),又叫“凤溪”。历史上也曾叫“王冲”,后又叫“下黄冲”,后改叫“旺冲”。旺冲,也曾有 “凤开”等传说。旺冲村属陈姓,老祖宗是陈太祖晚翁。他是元末(大约是公元1360年前后)由现在的崖门镇长岗村(原先叫长江村)迁入。那时他是跟契爷到旺冲教书,长久居此,便在此成家立室,繁衍后代,建立了旺冲村,至今已有640多年历史。据传,长岗陈氏的老祖先英翁最早是由河南迁入四川,再由四川迁入广东南雄保昌县沙水村九眼井珠玑里,英祖之子福翁由南雄迁入新宁县(现在的台山市)冲金,后又由师贤翁由冲金迁入长岗,师贤迁入崖西长岗(现在的崖门镇长岗村,原先叫长江村)生真显、元显、猷显。真显生晚翁、德翁和可翁。然后由晚翁再迁入旺冲。第七世祖晚翁迁入旺冲以后,生永茂、永隆二子,永茂生岩泉、岩隐二子。岩泉生义轩、静波、朝轩、静窗四子;岩隐生磻溪、卓元、瑚翠。而后,分支繁衍成如今人丁兴旺远近闻名的一个大村庄。
旺冲人几百年来,主要靠耕田种地,打渔织布,从事农业生产,以及养殖海蚝,熬制蚝油为生。“旺冲蚝油”百多年来响誉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在生活的被逼下,旺冲人在百多年来有不少人漂洋过海到国外去做苦工,去艰苦创业,出现了一大批华侨。由于华侨原因,不少华侨把赚到的辛苦钱用在家乡的建设上,使得不少旺冲的年轻人有书读,有饭吃,有钱用。钟灵毓秀的旺村,孕育了大批精英俊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不少旺冲的青年人勇敢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参加到了艰难危险的革命斗争中去,为父老乡亲、为人民、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旺冲人具有“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勇于斗争、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优良品质,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旺冲村有着一笔很丰富的历史遗产,很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很值得人们牢记发扬。本着“尊重历史”、“史实和文学相结合”的精神,在翻阅了大量史料、采访了不少知情人的前提下,本人写出了这本书,供大家在闲暇之时翻阅。一来了解一下旺冲村的历史,二来学习一下旺冲人的优良品德,三者也想给旺冲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由于种种原因,书中如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