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山风情录
2006-8-28 17:04:29
初冬的桂湖,寒风习习。
初冬的天堂山,云雾缭绕,仿佛三月江南,如梦如幻,胜似人间天堂。
欣逢桂湖客家村民代表、德高望重的原桂湖小学校长丘玉泉诚邀,我和市电视台以及市工商报、清新报等记者采风组一行六人,再次登临天堂山,观摩每年一度的“桂湖天堂山客家村民祈福表演集会”。
方圆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天堂山,横跨清新县的沙河、浸潭、石坎三镇,海拔一千多米,雄伟壮观,景象万千。而位于天堂山中心的沙河桂湖村,被誉为清新县客家人的发祥地,其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其客家风情美妙动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四至十七日,满怀丰收喜悦的客家人齐聚“天堂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齐贺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人平安。
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天堂山有三千多瑶胞居住,他们在天堂山筑城而居,或男耕女织,或打猎为生,将独特的瑶族风情带进了天堂山。
而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迁。他们聚居天堂山下的桂湖地区,开荒垦地,过着农耕生活。他们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农耕技术带进当时仍属南蛮之地的清远。由于他们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逐渐形成了村落,这就是桂湖客家人的祖先。
因为同属“外人”,天堂山下的客家人和山上的瑶胞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交往甚密。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是天堂山瑶胞纪念祖先盘王的最重大的传统节日,瑶胞以“耍歌堂”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表演充满神奇色彩和民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并邀请山下的客家人族长及年青后生上山与瑶胞狂欢,久而久之,客家人也接受了瑶胞这一传统节日,特别是在山上的瑶胞神秘消失后,山下的客家人便继承了瑶胞风俗,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美妙迷人的“客家风情”。如今,每年的农历十六日,桂湖客家村民都齐集原瑶胞居住地遗址——“天堂顶”进行祈福集会。场面盛大,气氛热烈,村民众多。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客家风情画卷,其山歌对唱、武术表演、吟诗作对、篝火晚会等节目,真是其乐无比,令人回味无穷。
每年四天的祈福集会,最隆重的要算农历十月十六日这一天。这一天,也是著名的瑶胞“盘王节”!不知是历史故意这样选择抑或偶然巧合?“客家祈福集会”与瑶族“盘王节”在两地同时举行,遥相呼应。难道是对昔日“好邻居”瑶胞们的拜祭与怀念?或者,是冥冥之中的上天安排?我以为,这是“瑶汉一家亲”的光辉典范,在过去湮灭的岁月里,很可能流传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年愈古稀的丘校长和年富力强的卢书记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一个多月前的重阳节,丘校长精神抖擞地带着我们夜登天堂山,与在天堂山检查防火工作的卢书记顺利会合,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今日相见,分外亲切。据丘校长介绍:桂湖客家村民祈福活动已进行了两天,秩序井然,一切均按传统仪式进行。
第一天,(即农历十月十四日),各个客家村寨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户户晨早即起,家家打扫庭园,贴起大红对联,宣布集会名单。富裕人家杀鸡宰羊,一般人家打酒买肉,村中孩童穿上新衣,青年男女妆扮一新,正是“喜气洋洋迎节日,开开心心齐祈福。”晚上,由道士向客家人先祖开坛奏表。“祈福集会”理事人员在坛旁宣读名单,各户代表依次在坛前向先祖默默祈福,然后,将写满自己一年来功过得失的“祈福摺”投入熊熊的火炉里,祈求得到先祖的庇佑,在来年辟除邪气,前程光明。这种仪式叫“功榜”,“功榜”祈福活动进行到深夜十二点结束。
第二天,(即农历十月十五日)早上八点正,全体祈福人士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