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禧:实业救国,得到孙中山称赞
2012-6-1 19:56:31

 
  新宁火车站旧址。资料图片

  火车从新会牛湾轮渡过潭江的景象。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火车渡江奇观,比琼州海峡火车轮渡足足早了90年。资料图片

陈宜禧。资料图片

新宁铁路建成通车。资料图片

陈宜禧故居是中西结合的华侨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江门日报记者 区景常 摄 
 

↑孙中山签发大元帅令,派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资料图片 
 

 
←陈宜禧铜像矗立在台山商业城前的广场上。江门日报记者 区景常 摄 
 




  20世纪初,年近六旬的他从美国返回中国,历尽艰辛,用时十几年,修成了中国第一条用中国人的资金、中国人的技术修建的民营铁路——新宁铁路。年近八旬时,他草拟开辟铜鼓商埠的蓝图,并得到孙中山的授权。
  “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
  他就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创办人、台山旅美爱国华侨陈宜禧。
  江门日报记者 区景常
  激情岁月
  A
  “挑货郎”年少赴美
  近六旬回国倡修新宁铁路
  陈宜禧(1845-1929),是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宁美堡朗美村(现台山市斗山镇六村片秀墩村委会美塘村)人,字畅庭。据台山退休干部蔡锋撰写的《新宁铁路的缔造者——陈宜禧》一文介绍,陈宜禧幼失双亲,由本村乡亲收养。他14岁时,以挑货郎担流动卖小商品为生。一天,陈宜禧在村边卖货,一名顽童踢翻了他的货担,他没有争执,而是默默地收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货物。这情景被同村回国探亲的华侨陈宜道看见,认为他“孺子可教也”,便于1860年6月将他带去美国谋生。
  陈宜禧初到美国时,在一位铁路工程师家里帮佣,深得主人夫妇喜爱,夫人教他英文,男主人送他去铁路夜校读书。陈宜禧20岁时,参加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工作,从杂工升为技术工,再升为管工。他在美国参与铁路工程长达40年,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陈宜禧身居异国,心怀故乡。1904年2月,年近60的陈宜禧回国,倡议修筑新宁铁路,得到家乡民众和旅外华侨的大力支持。当年6月,陈宜禧邀集乡绅,成立修筑新宁铁路筹备处,绅士们公推陈宜禧为总办,余灼(台山附城桂水人)为协理。由余灼执笔,草拟了《倡建宁城、新昌、冲萎、三夹铁路小引》、《修筑新宁铁路估工清单》和《筹办新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等文件。这些文件阐述了修筑新宁铁路的意义、线路走向、筹款办法等。《公司章程》规定,新宁铁路“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县人自办”。这条规定,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B
  自费赴美加募集股金
  历尽艰辛申请立案筑路
  1905年2月,陈宜禧自费去香港以及美国的旧金山、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向华侨募集股金。他喊出的招股口号是:“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很快就募集到了股金2758412元,超出原计划4倍。 
  正当陈宜禧在国外筹款时,有人在台山打起了铁路的主意。1905年3月,新宁县知事(县长)陈益,呈文两广总督岑春煊,要求将新宁铁路定为“县官倡办”,试图夺取铁路的管理权,但由于陈益所拟章程过于简略,县财政也无此实力,只好作罢。
  4个月后,广东商务提调余乾耀为了控制筑路权,草定《宁阳铁路有限公司详细章程》22条,抢先上报商部立案(宁阳是台山的美称,新宁铁路又名宁阳铁路)。为此事,陈宜禧去省衙门力争。为了方便交涉,他出钱“捐”了一个正三品盐运使的虚职。抗争到1905年11月,陈宜禧才得以召集新宁铁路股东和新宁县地方绅商联席会议,邀请新宁县知事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