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也要留言
请勿刊登与陈氏无关及涉及黄色、政治、广告、连接类留言 留言前请阅读《来访留言管理条例》
| 姓 名:陈启尤 |
加入时间:2005-9-12 23:35:06 |
内 容:[家规]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顺河乡大陈庄 汝南县罗店乡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小李庄 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陈氏家族1942年制订家规二十条 (陈应启)
敦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尚节俭以惜财用
解仇忿以重身命 训子弟以禁非为
躬稼蔷以知艰难 忍耻辱以保家业
读诗书以明理义 祭祖宗以展孝思
亲师友以成德行 慎交游以免损累
严乘祧以息讼端 禁烟赌以杜下流
置义田以赡贫乏 互守望以防盗贼
主忠信以植根本 守本分以寡过恶
务谦逊以迓吉益 辨义利以定人品
|
| 姓 名:陈启尤 |
加入时间:2005-9-12 23:23:43 |
内 容: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顺河乡大陈庄 汝南县罗店乡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小李庄 水屯镇堂里富(蓄鸭湖西冷水河两岸) 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陈氏家族派字(即<汝南陈氏宗族班派字辈>)
龙仲德忠 文王士廷
雷万玉应 如以启圣
家传心法 伟建宝东
国祥泽庆 海明志鸿
说明:后十六字,此次家谱重修时,有几个字做了改动,在用法上,除“传”、“法”二字用于姓名第三字(即在下),其余均用于姓名第二字(即在中间),特此说明。
|
| 姓 名:陈裔 |
加入时间:2005-9-12 22:16:08 |
| 内 容:我是湖北黄冈的,我很赞同陈儒然宗亲的倡议。不过我觉得叫“陈氏教育基金会”似乎妥一些,再者组织机构的建立,工作章程的制定及机构管理办法等复杂而细致的方方面面,需要宗亲们参与讨论和作出决定。
|
| 姓 名:陈儒然 |
加入时间:2005-9-12 19:36:03 |
| 内 容:人才旺,家族兴.为使我陈氏多出栋梁之材,建议以我祖陈霸先名,设立陈霸先教育基金.全国设总会,省县设分会,对天资聪颖但家庭贫困的陈姓子弟进行救助.款项来源由天下陈氏募捐.请大家对这个创意的进行讨论.
|
| 姓 名:陈儒然 |
加入时间:2005-9-12 18:56:31 |
| 内 容:我是湖北省通山陈姓,家谱记载:,明末清初,我地有大批陈氏宗亲移居陕西南部及鄂北地区.堂号为德星堂,先祖名陈伯表,明末以来派行如下:伯志万廷大,文天世希凤,鸿源正茂定,崇儒先立品.本人是儒字辈.寻众宗亲,共叙亲情.
|
| 姓 名:陈启尤 |
加入时间:2005-9-12 0:45:56 |
内 容:关于《杨靖宇》(三部曲之一)的修改意见
该剧本有一定的史料基础和故事线索,但缺乏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没有独特精彩的故事情节,平淡直白,简单琐碎,值得杨靖宇的性格品质不能很好地表现,英雄形象无法树立起来。因此建议:在不违背大的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对该剧本作大胆的情节性修改。
(一) 贯穿五条线索,编织戏剧纠葛,情节起伏跌宕,冲突一波三折:
(1)前期与北洋军阀的斗争
首先要有军阀欺压百姓的事件,接着有红枪会打不过军阀队伍的情节,最后杨靖宇领导战而胜之,建立红色政权。
(2)后期与国民党的斗争
北伐胜利后,要有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情节,然后是起义军反击并有胜利,最后杨靖宇亡命天涯。
(3)始终与党内右倾路线斗争
右倾人物以党的纪律为名,始终阻挠武装斗争,甚至压制杨靖宇,最后杨冲破阻力。
(4)不断改造旧式农民组织
红枪会虽然敢于斗争,但有小农意识和江湖习气,也曾侵犯群众利益,甚至误解和排斥杨靖宇,最后被杨改造为革命武装。
(5)不断说服家人
母亲怕杨靖宇出事,媳妇埋怨他常不着家,甚至她们也受到连累和迫害,杨靖宇为此而抱憾抱歉,但“忠孝不能两全”;最后杨的精神感动了家人,家人也理解了他。
——以上五条线索不能仅靠话语(台词)展示,而应通过一场一场的戏来表现;并且应让五条线索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几场以这条线索为主,几场以那条为主,有时几条线索也可同时出现;但每条线索都不要一帆风顺、平铺直叙地简单了结,而应有起有伏、曲折反复、错落有致。
(二) 精简主要人物数量,深入刻划角色性格:
(1)杨靖宇——开始时有勇无谋,有时落入圈套,又常被人误解,后来逐渐成熟。
(2)张立山——红枪会首领,小农意识和江湖习气的代表。
(3)设计一个人物——党内右倾代表,总是压制杨靖宇。
(4)王少渠——县长,先投靠北洋军阀,后投靠国民党,但总以“青天大老爷”面目出现,有迷惑性,一直是杨靖宇的死敌。
(5)李省五——北洋军官,直接与红枪会作战。
(6)李广化——国民党军官,直接与红枪会作战。
(7)李天道——叛徒。
(8)张君——杨靖宇之母。
(9)郭莲——杨靖宇之妻。
——只设以上九个主要人物,须重点描写、贯穿始终;其他人物均属配角、可有可无,宜轻描淡写、顺带表现;所有名人均应保留、均应出场:周恩来、贺龙、叶挺、王若飞、张国焘……。
(三)挖掘内涵深意,突出精神气质,讲究风格韵味。
|
| 姓 名:陈国海 |
加入时间:2005-9-11 22:13:45 |
内 容:颖舸宗亲:
感谢您多次对老家的相关介绍,让我及其他宗亲对该地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有私事请教,我已用另一个信箱再发一次电邮给您,请再一次收收看,如果还是没有收到,烦请您发一封测试信给我试试看能否收到,谢谢。
|
| 姓 名:陈颖舸 |
加入时间:2005-9-11 20:39:16 |
| 内 容:国海宗亲:您的两个留言我已拜读,多谢您的热心帮助,我的邮箱只有一个,不好意思确实少用,如果您发电邮老是发不出去,我可以再申请一个,您的电邮我已记下。
|
| 姓 名:陈国海 |
加入时间:2005-9-11 20:10:55 |
内 容:颖舸宗亲:
请查看我2005.09.08 09:52
以及2005.09.08 13:38
的2则留言,谢谢。
|
| 姓 名:陈 东 |
加入时间:2005-9-11 19:16:16 |
| 内 容:陈氏宗亲好!
|
| 姓 名:陈颖舸 |
加入时间:2005-9-11 14:40:26 |
内 容:国海宗亲:我在8月26日曾提到我祖上洋江南陈太子太傅派第十二世恪直公与十三世美瑛公叔侄二人,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溜江与福全所城的官兵共同抗倭, 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溪美开基。福全,又称所内,位于溜江的北面,很早以前村里的民房就与溜江村的民房连成一片,现在溜江又差不多与洋下连在一起,三村一体让人感觉这村庄好大。福全城是明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建造的所城,与惠安崇武城、厦门中左城、金门城、同安高浦城同属永宁卫,明清时代为福建东南沿海重要的海防边城。明嘉靖、万历年间,当地军民曾凭城扼守,抗击倭寇、海寇的围攻,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全。在历史上,这里还出过大学士蒋德璟等人物。一九三七年抗战时期,因拆运古城墙石建碉堡、炮台,昔号“东南巨镇”的福全城受到破坏,仅遗残垣。
近年来,福全村旅港同乡会以振兴家乡文物为己任,慷慨解囊,倡建原福全城对外主要交通孔道西门城楼。该工程聘请古建筑专家设计,于二○○四年初动工,现已完成主体建筑。
重新的西门城墙高六米,女墙高一点三米,以修边毛石浆砌筑构;城门顶上建三开间望楼,高三点七米,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燕尾高耸,归带堆塑卷草,梁下圆光、插角、吊筒等构件用樟木,雕饰精美。城墙的雄浑、凝重与城楼的匀称、轻灵完美地结合,保存了古建筑隽永的韵味。
福全村还计划延长西门两翼的城墙,恢复古城的一部分,使它与福全城内的十三境古街道、蒋相同故宅、元龙山摩崖石刻、城隍庙、临水夫人宫以及城外现属溜江村的无尾塔、留从效庙、洞内摩崖造像等一系列文物古迹一道,构成一道风格独特的旅游线路,让人们领略、体味晋江丰厚深湛的历史文化。
|
| 姓 名:陈颖舸 |
加入时间:2005-9-11 14:00:56 |
内 容:梨园戏《陈三五娘》在泉州一带,家喻户晓。陈三是宋末晋江河市梧宅下堡村人(今泉州洛江区河市镇)。
梧宅下堡村有一千一百多人口,只有一户姓陈。他就是现年六十二岁的陈进发。从陈进发懂事起,方圆几里的人都说,下堡村的陈家就是陈三的后人。然而,陈进发称,他从没听说过下堡村陈氏有族谱,因此,陈三是否就是陈家的祖先,他也讲不准。
离陈进发家不远的所在,有座不知何年代始建的庵宫,宫门石楣上写着“铁山宫”,可下堡村的村民都习惯叫它“运使宫”。宫里奉祀的,是陈三的哥哥、官拜广南运使的陈必贤(一说是陈梓)及其夫人。
在三四十年前,梧宅除了有“运使宫”,还有两口名叫“陈三井”的古井,另外还有一个被盗挖过的古基叫“陈三墓”。只是到了后来,这“陈三井”和“陈三基”都被夷为平地,再也见不到了。
民间还传说,陈三有龙虾之相,一旦“冲海”,必成大器。林大为了一雪陈三的“夺妻之恨”,叫人在洛江上筑起一道河坝,以堵陈三“冲海”之路。另外,林大叫风水先生骗陈家人将刀剑扔到井里,以破陈三“龙虾双目”。
《陈三五娘》是梨园戏里的经典曲目。而在陈三故里的梧宅下堡村,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看戏不能点《陈三五娘》。梧河市镇溪山村一位老人回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下堡村播《陈三五娘》的电影,屏幕就挂在“陈三墓”的两根大石柱上。不想播到“审陈三”一节时,一根好端端的石柱突然断掉。这位老人推测,下堡村看戏不点《陈三五娘》,正是缘于这件事,村民想以此表示对“同乡”陈三的尊敬。
以前在梧宅下堡村东,有一座水坝,据说是当年陈三修筑的。如今这座水坝横跨在洛江上已改用水泥条石砌成。陈三修筑水坝的故事在乡间流传,由此可反映出他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心.
以上摘自《晋江乡讯》,稍作修改。
|
| 姓 名:陈启尤 |
加入时间:2005-9-11 13:12:28 |
内 容:《陈氏家谱》重修序(陈以敬 陈启尤)
(请放置"陈氏源流"或"宗支世系"中)
陈氏家族旧居汝南县城附近,至明朝户口殷繁,但明末兵荒马乱,远祖抱谱行至汝南城西北仙女桥附近人亡谱失,前代祖宗世系名讳无从查考。现《陈氏家谱》首创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9年),经十世万清公、十二世应选公、居中公初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经十二世应其公、十四世以久公、以培公、以礼公、十五世启昭、启芬等修订完善,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在应其公主持下,并由陈氏亲朋赵鸿炳、王汇川、羊克麟、张心全四位鼎力协助,再次续修,并增补家谱序文、制订家规、预占派字及撰写本族名人家传、潜德、懿行、节烈录,同时立碑祭祖、修建祠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王汇川先生为已故应其、以培二公补撰家传。至今家谱已近七十年未续。
初修家谱之时,据当时年长者回忆,只知明末清初陈公讳龙以下数辈遂以龙祖为陈氏家族一世祖,龙生一子讳仲守、仲守生三子,长德新公,先居汝南县城西北六里义士庄,德新公曾拾金不昧,交还失主,留有美名,载入汝南县志,人称古陶西公,其后裔进入清朝以后,迁居汝南和驻马店市交界处冷水河两岸大陈庄、小李庄、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等村庄;次子德邻公后裔迁居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三子德尚公后代,迁居汝南东(今平舆)庙儿湾。1933年前家谱只有三世祖长门德新公后裔老五门(四世)、少五门(九世)十数代。这次续修,确山三里店三世祖二门德邻公后裔十三世以下数代续入谱内。庙儿湾一支至今仍未线索,待查找到后续入。
重(续)修家谱是一件繁琐艰苦的工程,此次续修十四世以敬公在倡导续修、登记新增人口上付出艰辛劳动。余于1999年5月编制《陈氏家族世系简表》,为此次续修打下基础。十三世(大陈庄)如铭公、如言公、如庆公,十四世以勤、以章、以海、以纯(铁棍)、以峰,十五世(确山三里店)新富、(唐李树)启云、启武、新华、(大陈庄)启亚、启萼、启栋、玉柱、克勤、国立、启元、启超,十六世(确山三里店)宝成、宝国、(大陈庄)圣魁、圣兵、志刚,十七世(小李庄)家禄、家亭、(确山三里店)长军、(大
陈庄)家范、家忠、建成、全星、家坤、留贵、,十八世(牛王庙陈庄)富传、礼传、卫东、(大陈庄)列传、传绪,十九世(大陈庄)心华、心宇等为续修家谱出谋献策,使重(续)修家谱得以实现。另外已故应台、如功、以成、启蒙、圣武(罗庄)、圣才、圣发等曾为续修家谱做过努力。陈姓亲朋朱治明、朱德良父子也为此次重(续)修做出贡献。
今将重(续)修《陈氏家谱》奉献出来,以飨族人,并彰世系亲族关系,疏漏讹错之处在所难免,望族人指教斧正。请敬藏此谱者作为传家之宝,细心解读,也请后代作再次续修家谱时参照。重修家谱的目的之所在,能够使陈氏族人承继先辈、开创未来、建功立业、荣光耀祖、携手共进、兴家报国,让全体族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与中华同胞一道,共同奔向光辉灿烂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吧!
十五世启尤特此撰序,公元2000年岁在庚辰孟春于驻马店师范学校。 (二○○三年二月十五日修改)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顺河乡汝南县罗店乡(蓄鸭湖西冷水河两岸)陈氏家族派字
龙仲德忠 文王士廷 雷万玉应 如以启圣
家传心法 伟建宝东 国祥泽庆 海明志鸿
说明:后十六字,此次家谱重修时,有几个字做了改动,在用法上,除“传”、“法”二字用于姓名第三字(即在下),其余均用于姓名第二字(即在中间),特此说明。
|
| 姓 名:陈汉民 |
加入时间:2005-9-11 13:06:54 |
内 容:广东省 和平有十至十五万陈氏,真不少,与兴宁差不多。兴宁柳溪派,有贽公五世孙迁和平(贽---文----容----玉新-----宁)。可未见有人来兴宁寻根。何故?
|
| 姓 名:陈汉民 |
加入时间:2005-9-11 13:00:58 |
内 容:据广东兴宁贽公系德新公分谱记载:贽公之十四世孫必宁迁河源,至今不足三百年。贽公系还有经五华迁河源的支派。必宁等分支知道自己的源流吗?我来告诉你,辈次为:贽----文---容----德新----炫----和----福茂----处士----法茂----祖全----千一郎---千二郎----庆南----必宁。必宁应是清乾隆年间迁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