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 容:《宗亲留言》 平远陈氏源流考
 陈汉乾
 自世界客属联谊会在梅州台开以来,各地百姓掀起一波族谱编修热潮,追踪四谱,串联源流,搜集资料,高度重视延修族谱的意义。族谱家史可以补充民俗正史资料;族谱家史可以加强门第宗族的内在凝聚力;激发中华民族精神;族谱家史可以承传先辈勤俭、忠义、礼让、敬宗、睦族、守信、和邻等美德;族谱家史可以进一步为迁居异国他乡的宗亲寻根问祖,饮水思源提供确实依据。从而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华大同世界!
 平远县位于粤东北,毗邻福建,江西两省,在明朝由三省划地组建成县,棣属嘉应州(梅州)。南宋以来,受元乱侵害影响,闽、粤、赣边区成为避难地。曾任汀州的前太守陈魁携家口远避祸乱,携家口暂安宁化一隅,继承江州的遗风,保存家族实力,繁衍似昔。元末明初,族人为仕为贾,又一次又一次地向周边迁徙,开枝散叶,裔孙广布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越南等南方地区。其中,迁入平远的大约有九支,最早在元至正年间到平远的是兴化玉湖陈俊卿公九世孙元忠公辗转宁化在程乡(梅州)下潢地开基;元末明初随后迁入平远境内的有魁公第十三代裔孙中兴公的几个儿子,念一郎(明永乐)念三郎公(永乐)十郎公(明洪武)十一郎公、十七郎公(明洪武);明朝中后期迁入的有六世显韬公(明正德)、七世甫生公(溢文穆,千三郎公子);八世士富公;清光绪年间从江西樟树迁入的祥兴公等。据族谱记载,受战乱与天灾影响,期间各支系又向本地区和外地转移,分迁较多的是甫生公友派《甫生公墓碑佐证》其六世孙从平远坝头转迁梅县、兴宁、五华、汕头、英德等地,九世孙,从石正水波围迁粤西、广西、四川等,十一世孙志授公(陈寅轩将军)后裔迁江西草林。几乎大部分支系外迁,仅有八世孙伟功公一支二房仍在平远石正几处居住,现有丁口二千余人,说明外迁人丁比留守原住居的更昌盛,可惜迄今未能聚集一处共同编修宗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