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族谱来访留言

第 30 页, 下一页上一页

加入留言


姓 名:伦恒荣 加入时间:2003-8-27 22:11:17
内 容:我很想知道伦姓的根在哪里?能一起聊聊吗?13026608811,谢谢!!我是山东省临清市肖寨乡人

姓 名:陈建兵 加入时间:2003-8-27 13:56:15
内 容:我爷爷的名字就叫陈颖川,好像是湖南和湖北一带人士,我们家现在在河北,我太爷是看风水的很出名,可惜我都不知道我的祖籍,请问有那儿的人么?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7 13:33:31
内 容:浙江省长兴县雉城镇人民北路县府综合大楼(县文化与体育局)
陈执伟同宗:
我的工作单位:湖南省衡南一中

我的邮编:421141
我的电话:0734-8743321
又及!
陈诗平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7 13:26:02
内 容:浙江省长兴县雉城镇人民北路县府综合大楼(县文化与体育局)
陈执伟同宗:
欣闻我祖1500年圣诞!我是一平凡教师,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一普通党员,如能参加祖宗圣诞,诚为荣幸之至!谢谢!

陈诗平
2003年8月27日于三星堂崇学阁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7 13:09:53
内 容:(九)六州歌头-上网、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长兴惬意,本族纷开枝。膏腴地,诸王治,江南奇。霸先公,伟绩丰功立:下广陵,收失地;禅梁祚,顺社情,符民意。“俭素自率“,闱“衣不重彩,饰无金翠“;膳简品,宴瓦器,“赫然陈祖,大业光辉“。
文、宣帝。励精图治,文化盛,经济兴,强国势。平割据,医创伤,为统一,伐北齐。真兄弟贤君,载青史,名双垂。怜后主,迷声色,国家失;往事难追,只是烟花帝,腐败堪悲。但梁陈典册,应继汉开唐,昭示后裔。

姓 名:陈执伟 加入时间:2003-8-26 21:53:07
内 容:邀请函
陈氏宗亲会会长先生阁下
并转告其余宗亲会同人:
“天下陈氏出江州,江州先祖在长兴。”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诞生地,被誉为“帝乡佛国”,至今还保留着陈霸先的故居、祖陵和其他遗迹。适逢陈霸先诞辰1500周年,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发掘他的传统美德,弘扬他的不朽精神,将于2003年11月下旬(初定11月28日~30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主要活动安排如下:
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举办“陈霸先历史功绩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召开隆重的纪念大会。
三、成立“陈霸先研究会”和陈皇后裔联谊会。
四、为“陈霸先主题公园”奠基。
五、瞻仰陈霸先故居。
六、其他文化、经贸活动。
特此诚邀
共商纪念归宗事宜,同建寻根祭祖圣地。如有意向,请速来函、来电联系。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政府
2003-8-18


通讯地址:浙江省长兴县雉城镇人民北路县府综合大楼(县文化与体育局)
邮编:313100 联系人:陈执伟先生(0572-6023649)
联系电话:0572-6023649 钱初生先生 朱煜峰先生 蒋伯良先生
E-mail:cxwt6023649@163.com 传真:0572-6023649


附文资料:
<陈霸先身世源流>
陈霸先(公元503~559),字兴国,小字法生,庙号陈高祖,史称陈武帝,浙江长兴人。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中国众多的封建皇帝,贤明君主不多,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一、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家,仍属寒门。
二、生平事略
陈霸先因出身寒门,起先担任过里司、油库库吏,不久,担任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传令吏。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
梁大同十一年,陈霸先受任为交州司马,兼武平(在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前往交州讨伐地方分离势力。交州平定,已是梁太清二年(548)。梁朝首都被侯景围困,梁武帝饿死,萧纲被扶为傀儡皇帝。
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但从广州到建康,大大小小的地方藩镇势力或勾结侯景,或拥兵自重,层层设阻,处处为难。陈霸先以国家大局为重,与这些藩镇势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太清三年底,陈霸先遣使往江陵,投到湘东王萧绎(508~554)门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权。在战胜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后,陈霸先大军于大宝二年(551)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
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陈霸先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萧绎就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反复商议,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承圣四年,北齐乘梁国多次遭遇兵祸之机,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企图培植傀儡皇帝。王僧辩屈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出于国家民族利益,九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
陈霸先有志于祖国统一大业,平定侯景之乱后,曾亲自领兵三下广陵,以图收复失地。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禅梁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病逝。
三、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四、陈朝概况
陈朝共有三代五帝:陈武帝(霸先);陈文帝(蒨);陈废帝(伯宗);陈宣帝(顼);陈后主(叔宝)。陈朝立国33年,公元557年建国,公元589年被隋朝吞并。陈朝的疆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海南岛和越南的北越部分。
陈朝立国,正值侯景之乱不久,连续数年的战乱对南方的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陈朝的几位君主一边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一边医治战争创伤,南方的经济、文化逐渐得到了恢复。陈霸先打下基础后,继承人陈文帝励精图治,国势逐渐强盛起来;陈宣帝为了实现陈霸先的统一遗愿,兴兵北伐,战败北齐,拥有了淮南之地,这是陈朝鼎盛时期。后因陈后主溺于文酒,不图进取,江山拱手让给了隋朝。
中国史学界公认:中国强盛的隋唐文化,主要继承了南朝文化。早在东晋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就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接近黄河流域未遭破坏时的经济水平,文化的兴盛,更远远超过当时的北方。经过宋、齐、梁三代的建设,江南的经济与文化已渐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的重心所在,尽管经过梁末战火摧残,江南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隋唐文化继承南朝,隋唐经济也依仗南方,数全国财富,‘扬一益二’,就是长江流域开发的结果。到唐中期,韩愈说‘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长江流域地位更见重要。”又说:“中国古文化极盛时期,首推汉唐两朝,南朝却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唐朝文化上的成就,大体是南朝文化的更高发展。”
正如范文澜所说:“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在少数族统治下,长期遭受严重的破坏,汉族在长江流域建立本族政权,抵抗少数族的南来蹂躏,这是有利于民众的事业,不能看作分裂和割据。”陈朝立国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保护南方华夏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裔布天下
陈霸先毕生奋斗,不仅为整个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还把中国陈姓人从政治上提升到了辉煌的顶点。陈霸先使天下陈氏引为自豪,各种陈氏家谱都载有陈霸先像,把这位英雄先祖作为楷模来教导子孙。
陈霸先的父亲是陈文讃,陈霸先最器重的是兄长陈道谈的长子陈蒨,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称帝时尚处战乱,因而指定陈顼奉长兄之祀,意在一旦不测,年富力强、屡经战争考验的陈蒨就能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陈蒨(文帝)共有十一位儿子。陈顼有三十九位儿子。这些陈氏子弟在陈朝时都被授予王位,到了隋朝,大部分仍然得到分封,受任为地方守宰,因而遍布天下。这是陈氏子弟面向全国的一次强势推进。
目前天下陈氏最有名的一支是“江州义门陈”,其祖先根据宋代兵部侍郎胡旦考证,是陈朝宜都王陈叔明的后裔。宜都王陈叔明,是陈宣帝第六子,隋大业二年,曾被隋炀帝封为鸿胪少卿。陈叔明的儿子是陈兼,陈兼第七代裔孙叫陈旺,陈旺迁到江州太平乡常乐里后,开始在那里构建最具中国宗法社会特色的合族居住大宅第,成为“江州义门”的始祖。后来的“义门大分庄”,有291处田庄遍布全国125县。如果说仅陈宣帝一子宜都王陈叔明的第八代一位后裔,几百年间就派生出这么多的家庭成员,那么从陈叔明派生下来的子孙该有多少?整个陈氏家族就更加难以数记了。
陈氏后裔是一个庞大的姓氏网络,派系众多。其中“开漳圣王”陈元光一支,名声也比较大。此外还有“北庙派”、“南院派”、“忠顺世家”、“南康世家”、“颍川世家”、“颍川堂”、“江州义门”、“鹰扬将军后”等各种堂号。不管称呼如何,都与隋朝时候众多陈氏子弟面向全国的一次强势分布有关。
六、陈宗长兴
“天下陈氏出江州,江州先祖在长兴。”鸦片战争时候的陈化成、清末的陈天华、辛亥革命的陈英士、民国元老陈立夫、陈果夫、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丰功伟绩的陈独秀、陈云、陈毅等,都是陈霸先的后裔。台湾陈立夫老先生亲笔题写的“陈武帝故宫”匾额,如今悬挂在陈霸先故居。陈氏先祖的坟茔保留在长兴的土地上,长兴还留下了许多和陈霸先有关的古迹,择要概述如下:
1、陈墓岭。这是陈霸先在长兴的祖先营墓之处。
2、陈朝皇陵。根据《陈书》和《南史》记载,陈朝在长兴追封有四陵一墓:“寿陵”、“嘉陵”、“瑞陵”、“明陵”、南康王司徒陈休先墓。现“瑞陵”还在。
3、圣井。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任长兴县令时,造访陈霸先故居,写下了《圣井铭并叙》铭文,《西游记》作者县丞吴承恩亲笔书写,刻石立碑,现石碑和圣井均在。
4、陈高祖钓台。这是陈霸先青少年时钓鱼练武的场所。
5、钟楼。本来是城西陈文帝故宅的遗物。
有关陈霸先的事迹,记载在《陈书》中,《陈书》是中国“二十五史”之一。除《陈书》之外,还记载于《梁书》、《南史》、《资治通鉴》等史学经典之中。陈霸先的坟墓在南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珍藏在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曾是陈霸先亲手保藏的遗物。所以,弘扬陈霸先历史美德,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
中共长兴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珍视陈霸先这个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已决定把县行政中心旁边的文化公园建成陈霸先主题公园,并逐步恢复建设陈朝遗迹。届时,让每一位到长兴的宾客都能感受到这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辉煌气概,为天下陈氏到长兴归宗祭祖提供方便,长兴将成为天下陈氏引以自豪的圣地。
今年正值陈霸先诞辰1500周年之际,县委、县府已决定举办一次有关陈霸先历史形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对这位六朝英主举行一次隆重的公祭活动。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陈霸先,确立他的历史地位,弘扬他的不朽精神,县委、县府已决定成立“陈霸先研究会”和“陈霸先基金会”,以迎接天下陈氏“归宗长兴,归心中华”。


附件一:
《南史》所载陈文帝、陈宣帝、陈后主诸子受封情况:
陈文帝诸子
姓名 陈朝封号 隋朝任职
长子伯宗 废帝
第二子伯茂 始兴王
第三子伯山 鄱阳王 长子君范为温县令
第五子伯固 新安王
第六子伯恭 晋安王 成州刺史、太常少卿

第八子伯仁 庐陵王
第九子伯义 江夏王
第十子伯礼 武陵王 临洮太守
十二子伯智 永阳王 国子司业
十三子伯谋 桂阳王 子陈酆为番禾令

陈宣帝诸子
姓名 陈朝封号 隋朝任职
长子叔宝 (后主)
第二子叔陵 始兴王
第三子叔英 豫章王 涪陵太守
第四子叔坚 长沙王 遂宁郡太守
第五子叔卿 建安王 都官郎、上党通守
第六子叔明 宜都王 鸿胪少卿
第九子叔献 河东王 子孝宽为汶城令
十一子叔齐 新蔡王 尚书主客郎
十二子叔文 晋熙王 宜州刺史
十三子叔彪 淮南王
十四子叔重 始兴王 太府少卿
十五子叔俨 寻阳王
十六子叔慎 岳阳王
十七子叔达 义阳王 隋朝为绛郡通守,唐朝为礼部尚书
十八子叔雄 巴山王
十九子叔虞 武昌王 高苑令
二十子叔平 湘东王 胡苏令
二十一子叔敖 临贺王 仪同三司
二十二子叔宣 阳山王 泾城令
二十三子叔穆 西阳王
二十四子叔俭 南安王
二十五子叔澄 南郡王 灵武令
二十六子叔兴 沅陵王 给事郎
二十七子叔韶 岳山王
二十八子叔纯 新兴王 河北令
二十九子叔谟 巴东王 汧阳令
三十子叔显 临海王 鹑觚令
三十一子叔坦 新会王 涉县令
三十二子叔隆 新宁王
三十三子叔荣 新昌王 内黄令
三十四子叔匡 太原王 寿光令
陈后主诸子
姓名 陈朝封号 隋朝任职
长子胤 吴兴王
第二子嶷 南平王
第三子彦 永嘉王 襄武令
第四子深 太子 隋为枹罕太守,唐为秘书丞
第五子虔 南海王 涿令
第六子祗 信义王 通议郎
第七子兢 邵陵王 国子监丞
第八子庄 会稽王 昌隆令
第九子恮 东阳王 通议郎
第十子藩 吴郡王 任城令
十一子恬 钱唐王


附件二:
中国浙江省长兴县概况
陈霸先的诞育地长兴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东临太湖,西倚天目。全县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0镇6乡,现有人口62万。
长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文化之邦。长兴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长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公元前就演绎了颇具特色的吴越文化。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的故居、祖陵及其他遗迹。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旷世巨著《茶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长兴也因此成为茶文化发祥地。明朝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还保存了元代大画家、大书法赵孟頫等一代宗师的手写真迹。长兴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有代表国家出访东南亚各国的民间艺术“百叶龙”,有仙山宗教文化和古生态金钉子地质文化等遗址。长兴是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长兴土地资源广博,物产丰富。全县有耕地60万亩,可开发旱地10万亩,林城90万亩,水面10万亩,是国家“粮棉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浙江省的产油大县。长兴名特优新产品十分丰富,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三珍”:银鱼、白壳虾、鲚鱼;有久负盛名的“长兴三宝”:银杏、板栗、青梅;有令世人称绝的“品茗三绝”:紫笋茶、紫砂壶、金沙泉等。
长兴交通发达,区位条件十分优越。长兴是浙苏皖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效能枢纽,自古以来被称为三省通衢,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湖州、嘉兴等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104国道、318国道、杭宁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以及宣杭铁路、新长铁路、长湖申运河横贯境内。县内效能实施了半小时工程,县城至各乡镇只需半小时。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长兴商贸业的发展非常活跃、迅速,长兴年交易额10亿的专业批发市场已有3个,其中一个已达20亿以上,全县常年转销贸易额超百亿元。长兴经济活跃,人民勤劳,是杭嘉湖平原有名的鱼米之乡。改革20多年,长兴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长兴是较早的全国经济开放县,是全省“小康县”、“体育强县”、“教育强县”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并跨入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
长兴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元末明初的著名文人杨维桢曾踏遍长兴山山水水,写下了许多歌咏长兴的诗作,其中的《夫概城》择要写出了长兴八大景观:吴王夫概古城,东晋谢安墓茔,陈朝遗迹,画溪美景,唐朝陆龟蒙别墅,秦朝程林酒庄,顾渚山名胜,金沙泉与紫笋茶特产。全诗如下:
夫概城荒日已斜,三余王气凿三鸦。
大雄寺里千年树,罨画溪头十里花。
陆汇青山高士宅,程桥绿水酒仙家。
曾从顾渚山前过,金色沙泉紫笋茶。


姓 名:陳大乾 加入时间:2003-8-26 19:42:52
内 容:陳姓起與舜。
而亡與汝等乎!
帝之基業雖亡,而不肖子孫尚存,卻無一人成事矣!
泣乎!痛哉!
陳之真子,亦當繼祖之業乎?
汝等無能,且勿擋吳哉!!!

姓 名:陳大乾 加入时间:2003-8-26 19:28:01
内 容:希望
本族亲兄
帮我搞清“大”字派的先族!
谢谢!!!

姓 名:陈勇 加入时间:2003-8-26 18:26:42
内 容:我是四川仁寿县人,欢迎各位宗亲与我交流!

姓 名:陈勇 加入时间:2003-8-26 17:07:40
内 容:很高兴能看到这个网站,希望各位陈氏宗亲能有联系。
QQ:67570061
email:cy_nwau@163.com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5 23:59:19
内 容:(八)八声甘州-上网、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碧空霞彩点,且留连、贤人绘丹青。显大师洪绶,技高一筹,名灿金星。历史长河过眼,雪浪拍画屏。隆隆机声唱,云遏秋町。
抟祖山中酣睡,只翠微隐士,心赛水晶。看岩鹰翅展,毫发也精灵。立石壁、平湖截峡,逢盛世、佳景醉酊酩。多行善,涌泉相报,祈祷安宁。

姓 名:陈涛 加入时间:2003-8-25 19:35:10
内 容:各位同宗:
你们好!
我一直热中于寻根觅亲,或许正是我对历史喜爱的原因。我只知道自己的家族,是南朝陈国武帝陈霸先的后裔。明永乐年间,随高祖从江西丰城西迁至湖南张家界后坪镇,后世居于此!
今天从自家网站中获悉宗族安好,我已欣慰!
生辈星宇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5 6:51:38
内 容:(七)水龙吟-上网、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蠹书欣墨芬芳,我同华夏五千岁。骋怀驰目,眉飞色舞,酡然陶醉。雨雾陈车,浪涛杨辇,潇湘学子,阅诸君大作,称佳击骓,恍然悟、知谬对。
秋意深深丰季,借甘霖润滋兰蕙?新苹呈荐,紫柏烟旋,氤氲祥瑞。倩谁激扬,姚陈田姓,本源古妫。有风流墨宝,与时俱进,折蟾宫桂?

姓 名:陈兴彪 加入时间:2003-8-24 23:50:29
内 容:陈诗平族兄:
你好。请告述”耒阳/ 常宁/郴州/衡山”陈谱----德星堂---编节人地址,电话,邮编。
谢谢

姓 名:版主 加入时间:2003-8-24 21:32:40
内 容:谢谢您的提议,其实也不需要“个人专刊”,只要您在“资料搜索”中输入作者名称搜索,即可得到您需要的文章。

姓 名:陈氏 加入时间:2003-8-24 11:36:13
内 容:建议增设“个人专栏”,将文稿较多的作者(如版主、仆射、陈正、陈和平、陈诗平等)的文章汇集在一起,便于检索。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3 21:59:01
内 容:(六)念奴娇-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满船菱藕,雁声声叫来万山红叶。动地银铃弄书影,半挂云帆词客。锦屏追欢,垂帘调笑,叔宝心肝缺。隋兵骤至,恩爱魂飞胆怯。
虎踞旖旎金陵,改朝形胜,可见陈时月?滚滚长江唱大风,回响葱峰顾瞥。官道蜿蜒,粉蝶翩翩,岸柳秦淮蘖。后主绮梦,城垣变换名帖!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3 18:11:16
内 容:陈兴彪族弟:
我校为湖南省重点中学,现已开学,工作较忙,故而迟复,深表歉意,我所得你的祖上资料来自于《陳氏五修宗譜-德星堂》,陳氏的这一支修谱参与人来自耒阳\常宁\郴州\衡山等地.

姓 名:陈兴彪 加入时间:2003-8-23 14:55:37
内 容:陈诗平兄:
你好。
从议----念国---本信---存德-----仁华(1283--1345年), 我族谱欠缺。你如何得至?

姓 名:陈兴彪 加入时间:2003-8-23 14:45:20
内 容:诗平族兄:
你好。你在网上吗?我QQ:38430480
谢谢你载我族谱,“8代念国”有误,我祖先为“念国公之兄‘念亲公’”,请查。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3 14:29:21
内 容:(五)贺新郎-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嫩绿引白鹭,空悲秋、蟋蟀斗触,蚂蚱争决。留驻瞳光宣帝处,漫道雄关寒铁。数几家生离死别,酒绿灯红卌二爵,更逍遥、凤辇摇龙阙,失关河,丢边塞。
烽烟袍盔染鲜血,过隋唐、霸业难觅,王气几绝。将帅文人屈指数,代有社稷人杰。读破了、千卷黄页。青岚作赋多积淀,筹算得、灯火共明灭,年半百,舞山月?

姓 名:陈兴彪 加入时间:2003-8-23 14:14:04
内 容:陈诗平族兄:
烦请查“念亲公”后,“本----存-----兆----千---万”;我将《大水陈族谱》详况写信给你。

陈兴彪 2002,8,23

姓 名:陈兴彪 加入时间:2003-8-23 14:08:28
内 容:陈诗平族兄:
你好。
1,“延海”公生卒年为970---1041年;族谱云:1002年“景德年间,滨海公迁耒东,滨公早卒,子:六一郎。”可见:我族谱载“延海(940--1012)”有误。以你族谱970---1041年为准,滨公30几岁早卒,差不多。
2,“8代:缺‘念亲:字孝思,配刘氏’”
3,“仁华公”,反复考证,生卒年(1283---1345),(生至元癸未年----卒至正乙酉年)。 所以,请查“念亲公”后“本---存----兆(肇)-----千------万(据年限考:仁华公是‘万字辈’。)具体我写信给你”
4,宜宾及衡阳大水陈情况,写信给你。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3 8:16:56
内 容:陈兴彪族弟:
阅贵谱后,我以又找到我族的一支上千人的族兄弟而激动不已!请你在阅留言后,把有?的9代祖宗名字补充完整好吗?以便编入<衡阳陈氏六修宗谱>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3 8:03:23
内 容:四川宜賓孺公派鬱議裔國德華房理儜公世系
1掎公之子:孺公
2孺公子二:洪范、洪進,
3洪範子四:延濱、延演、延海、延清
3洪進子四:延鴻[文顯]、延灝[文顥]、延濟[文顗]、延渢[文頊]
4延濱[1002年遷湖南安仁]
4延演[居郴州]
4延海[940-1012]子六:希郅、希鬱、希鄔、希郢、希郟、希郝
4延清[回福建莆田]
4延鴻[文顯]子二:希都、希鄂
4延灝[文顥]
4延濟[文顗]
4延渢[文頊]
5希郅
5希鬱子五:省琢、省環、省瑤、省璠、省璫
6省璠[1050-?]太原縣令。子三:從曉、從諫、從議
7從曉
7從諫
7從議[1080-?] 子二:念君、念國
8念君[居石江]
8念國[浙江主事] 子二:本信、本尊
9本信子一:存德
9本尊
10存德子一:仁華[1218-1278]字廣濟,配王九娘。
11仁華子一:大魁
12大魁子一:廣淵
13廣淵子三:正一郎、正二郎、正三郎
14正一郎[1319-1389]名開耀子四:添英、華、富、貴
14正二郎[1321-?]諱開禧[遷南嶽大水編裏政義] 子一:
舜紹
14正三郎[1325-?] 諱開彰
15舜紹[1350-?]慶廿一郎,1399年編譜,子六:
源通、達、興、親、慶、本
16源本[1395-?] 子四:永智、遷、賓、松
17永賓[1440-?] 子二:得亮、雄
18得雄[1470-?] 子二:廷琳、旭
19廷旭[1500-?] 子二:良興、元
20良興[1540-?] 子四:士高、尚、惠、用
21士惠[1580-?] 子三:九弘、仁、禮
22九禮[1621-?] 子二:宗琳、理
23宗理[1661-1718] 子四:天儜、倧、停、仃
24天儜[1690-?]1728年遷四川宜賓(湖廣填四川)子:映?
24天倧[留衡山]
24天停[遷川南]
24天仃[遷川東]
25映?子:文?
26文?子:昌?
27昌?子:顯?
28榮?子:華?
29華?子:世?
30世?子:代?
31代?子:興彪
32興彪子:耘國(從25-32代世居宜賓)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3 7:25:43
内 容:(四)永遇乐-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四面荷香,衡阳秋日、飞雁留浦。舜殿东洲,晨钟暮鼓、苍老千年语。参天古木,飞檐斗拱,谁信重华曾驻。忆当初,贤能选任,清明万里疆域。
横流沧海,英雄本色,疏通天下水路。花甲之年,社坛拜祭、蒲阪砖石诉。不堪回首、少小离家,备尝酸辛辣苦。史书里,光耀日月,五姓先祖!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2 23:16:16
内 容:陈兴彪族弟:
你的来信今天收到,我正在拜读!谢谢!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2 22:59:44
内 容:(三)木兰花慢 -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五十书趣淡,究家谱,味独甘。越往事千年,陈国宫殿,剑刃刀尖。兄弟情父子爱,似残阳、只气息奄奄。先见辚辚车马,举鞭飞走田完。
思家,苦荏苒时光,月缺又月圆。谢作美天公,机会送来,姜齐让贤。淮阳,陈轸复姓,看东方日出红满天。紫霄万千气象,一派升平管弦。

姓 名:陈诗平 加入时间:2003-8-22 12:29:32
内 容:(二)汉宫春-读《陈氏宗谱》兼读史书
秋步姗姗,阅阡陌稻浪,田田荷翻。知节风雨,送来缕缕微寒。侯时燕雁,一群群飞向东南。今我辈、仰天把酒,祭奠青史龙盘。
只叹高祖,璇玑殿、瘁然驾崩,永定三年。夺取江山不易,巩固尤艰。愁丝不断,可问谁国有疑难?喜贤侄文帝宣帝,开来继往皇权。

姓 名:陈炅 加入时间:2003-8-22 11:18:20
内 容:吾乃北宋大学士陈瓘之后,不久前伯父曾瑞去福建三明市祭祖吾支现居江苏南通伯父已对陈氏家族略有了解,万望联系电话
:0513-5080367

第 30 页, 下一页上一页加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