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族谱来访留言

第 24 页, 下一页上一页

加入留言


姓 名:陈永欣 加入时间:2003-6-27 11:12:57
内 容:听长辈讲,我们是在几百年前由山西省洪同县大槐树迁至河北定州的.具体年代已经不能确定.有哪位族人指教一下,我们祖先的发展历史.

姓 名:陈俊疌 加入时间:2003-6-27 0:18:33
内 容: 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故居在湖南省衡南县茅洞桥镇清逸村王水凹(古称三星堂).族谱上的班辈为:掎孺洪延琋,省从念泳(开)阳.湘景志思士,庶文才大良.汝希尚三继,永康贻谟远,诗书锡庆长.瑞徵龙聚盛,世協凤鸣昌.秀启联英俊,名魁显令望.品原金并重,质是玉其相.著述崇经纪,昭垂正典常.深期绳祖武,百代有流芳.据说是福建蒲田来的(有数代祖宗葬在福建蒲田壶公山).与湖南桂阳泗洲寨演公房是本家.因我祖是湘公,有七兄弟:演湘源洁江河灏,于元朝至正年间由福建蒲田而江西吉安到湖南衡南.凡我本家请与我联系.电话:0734-8743321,8743531,8746213
据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陈氏五修宗谱>载:我是南朝陈宣帝(陈霸先之兄陈谈先之子陈顼)的第17子义阳王陈叔达的后裔.叔达-贤德-郡公-福公-仲奇-商-峻-翔-记-珂-掎-孺-洪进-延鸿-琋都-省珪-从纪-念学-泳隆-开泰-湘-景新-志荣-思赋-士谦-庻聪-文智-才贵-大轩-良谏-汝龙-希珊-尚奇-三捷-继往-永敦-康光-贻清-谟煟-远厚-诗平 真实可信吗?你能帮我证实叔达-贤德和孺-洪进-延鸿这几代是信史吗?谢谢!过几天再谈吧!我为你给陈家创立此留言簿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加强联系!

姓 名:陈自明 加入时间:2003-6-26 18:13:09
内 容:真是想不到在网上找到了我们陈氏的专业网站,我真是很高;我是来自河南信阳的陈氏后代能够请教各位陈氏的前辈兄妹们赐教我是属于陈氏哪一分支的好吗?
我现在所知道的我们陈氏的辈份排名只有天玉自光华但却不知这之前和之后的希望各位赐教,多谢!

姓 名:陈宗观 加入时间:2003-6-26 11:41:53
内 容:我是陈氏后裔我家在浙江温州平阳人我不知道我们那个分支写进去了没有我只知道我们的辈份是 元 开 允 宗 顺金 玉 我们是哪个郡的。

姓 名:陈国友 加入时间:2003-6-25 14:34:49
内 容:有同意参加陈氏宗亲联谊会的吗?

姓 名:Ming Chen 加入时间:2003-6-25 2:32:59
内 容:淮陽(陳州)是陳姓老家。現在河南省淮陽與太康縣(濄淮)一大支陳姓數萬人(陳老家﹐陳小莊和林集陳莊)系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老槐樹下遷至現地址。本人(俊字輩
)所記老輩分排列如下﹕

廷萬化九五﹐
佰現自寧(俊)府(心)﹐
雲祥懷紀天﹐
昭福享興全。

新輩分已與數年前新續家譜時排定﹐但不知其詳。

姓 名:陈益超 加入时间:2003-6-23 9:08:34
内 容:我是重庆梁平陈氏后裔,我先祖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岁从湖南郴州桂阳县迁居到重庆梁平(原属四川梁山县)居住。在湖南的始祖名叫陈梅红,现将我先祖在湖南时的一些情况介绍于后,望有知情者告知我是哪一支陈氏之后为谢!:
下面的内容是我家家谱中的一部分:
余祖籍原系三楚郴州桂阳县上乡里镇墟小地名山水源立籍。始祖陈公,讳梅红,此居三楚之始祖也,.....

在湖南的前几辈情况:
楚始祖:陈梅红
生四子:长子、三子、四子名不祥。二子名宪,号见溪。
长子生子印(音),
陈宪生二子:瑞吾、瑞廷(陈九明)
三子生一子:顺楚
四子生二子:京楚、贵楚
陈九明生陈孔义
陈孔义生陈孟儒、陈孟世
陈孟儒生陈子伦、陈子纲、陈子经
陈孟世生陈子枢
陈孔义和陈子伦、陈子经、陈子纲、陈子枢于康熙六十年迁居原四川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居住。

我这一族的字辈是:
万代兴隆孔孟子 道统白玉肇唐虞
精一迎传昭千古 纲常永世沐熙(白皋)

这一字辈是在湖南就已排定的。

望有知道我这一族陈氏情况的同宗与我联系,谢谢!

姓 名:陈仁心 加入时间:2003-6-22 18:16:46
内 容:看来他不是遭法术,而是练易经走火入魔,各位宗亲就救救他吧,帮他介绍个会医走火入魔的中医大夫。

姓 名:陳科銘 加入时间:2003-6-22 17:43:49
内 容:http://www.starblvd.com/tomotogus/
您好:
我是陳科銘,同是穎川人,現被放法迫害,請找有道法的道長幫我。
我在台灣幾乎沒有一個道長要幫我,我曾到中國在廣東省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一號將軍樓碰到陳伴師父,給他錢情況才好丠。
但還未完全回復,陳伴師父他全知我情況,但是他要求我付他一萬元人民錢,我付不起,只好回台灣,想要每月分期付給他,但是工作不繼,家人又不相信我的話,我借不到錢給他。
回台灣也不敢回家鄉,用信用卡借錢假藉在北部上網路工程師的課,六個月不敢回家,結訓已兩年了,還找不到好工作及高薪的工作還債,更別談分期付給陳伴師父。身子還未回復,還滿身債,沒有一個人能幫助我。下個月銀行要查封我的電腦了。我該怎麼辦?
尤其是我父親最不諒解我,我被法術迫害的晚上睡不著且大吵大鬧,他居然捉我到精神病院,現在的我像是身敗名裂一般,請各位有力的宗親們合力徹底幫助我,感恩不盡!

陳科銘
中國河洛易經學院哈爾濱分院
高級預測師

陳伴 師父
廣東省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一號將軍樓
直撥電話:00286-13923614509

姓 名:陈齐昶 加入时间:2003-6-22 16:02:21
内 容:谁是义门陈后裔

姓 名:陈景飞 加入时间:2003-6-21 10:43:01
内 容:有哪一位能提供大田魁城<陈氏族谱>其中的<贡川祭祖>中有关陈肇英的资料.谢谢!2003.6.21

姓 名:pachmh 加入时间:2003-6-19 19:59:26
内 容:漢 汉太 邱长 仲 弓 公训 訓
錄录《樓 楼川陈氏宗谱譜》pachmh(陈济全)

孝悌为立身之本忠恕为存心之本立志为修身之本读书为起家之本严肃正家之本勤俭为保家之本寡欲为养身之本慎言为远害之本清慎为官之本宽厚为待人之本择友为取益之本虚心为受教之本自修为止谤之本凝重为受福之本正身为教子之本积善为裕後之本惩岔为免尤之本是以君子及及于务本

姓 名:陈栋会晖 加入时间:2003-6-19 12:39:19
内 容:我是一位陈家后生。哈哈!想不到可以在网上找到俺陈家的网络版啊。好啊,前辈们做的好!为好多的陈家子孙做了件好事!前辈兄弟姐妹们,大家行动起来多做点对家对国有益的事。为家为国争光!
我是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人氏,有意和我联系者,可以写信到我邮箱里。

姓 名:楼川pachmh 加入时间:2003-6-18 19:05:01
内 容:江 洲 義 門 碑 記
录《陈氏总谱》 楼川pachmh
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與義陰陽運化天之全功也剛柔成形地之全德也仁義屬教人之全行是以古之聖王則乎台南法乎地理乎人堯舜率天下以匕也者仁之基行之本之生民之大要也莫不敦九族協萬邦厚人倫美風俗者也昔周德方盛文王行關樂而不淫螽斯欲而不妒子孫衆多流於歌詠故其詩曰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匕兮內崇親戚外樹聲教聲教所被由家而國故其詩曰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禦于家邦成王直時管蔡失道周公攝政大義行誅自是宗親恩漸疏缺召公傷其不協作詩糾合故其詩曰棠棣之華鄂不wei we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逮至幽王不親九族好讒信佞骨月相怨父兄致刺而作詩焉故其詩曰星xingxing  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員矣平王東遷澤不下降棄其九族詩人刺之故其詩曰綿綿葛苗在河之滸終員兄弟謂他人父亦莫我顧周鼎既亡戰國飈駭秦廢諸子漢滅宗親魏則聚鄴以終亡晉則分藩而致敗南北不競隋唐失綱骨月參商宗族魚肉朝不自理政奚有經廣明以來中原板蕩而江表無事人民安樂匡廬崔嵬號爲南障彭蠡浸其左九江控其右豫章都其南津潯陽宅其北山高水澄秀甲他郡士沃人阜名聞遠方家崇愷悌之人風門尚敦睦之義其籍甚者唯陳宗乎按陳氏家譜宜都陳叔明四世孫兼舉唐高宗上元進士爲由補闕贈秘書少監生京進士及開耀時官至給事中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無子以鹽官令褒之子 爲嗣官高安縣丞生壤避難於泉州生伯宣宜隱居廬山注司馬遷史記詔徽不起拜著作佐郎其孫旺徙居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裏旺生機機生感感生蘭蘭生青青生六子曰伉曰侍曰仲曰伸六而十七十七而生三十四自是而家益昌族益盛矣仲子崇以治家之道爲爲仁之本欲隆風教之先必從孝悌而始乃 家法乘示將來故其序雲我家襲秘監之累功承著作之貽訓代傳孝悌業繼典墳由是子孫衆多上下和睦將恐昆雲漸衆愚智不同苟無敦之方有乖負荷之理今設之以局務乘之以規程推功任能微懲惡勸善必令均等務要和同庶令子孫無間言而守義範之也認是立主事以專家務置庫長以漲家財立莊長以督租課勘司以序男女學室以教童稚道院以業焚修巫法以備祈禱醫士以供藥石東 書樓以待學者德安解宇以奉公門其餘酒醬鹽米之儲巾屢笄箱之用三時欽食之節四時宴會期長幼出入之儀晨昏定省之禮婚疾吊葬送往迎來賞以勸能罰以懲惡凡諸千細莫不周 詳而且臧獲不入其門鷹犬不爲其玩天文圖緯之學縱橫權變之謀佛圖桑門之言商賈營販之利禁之不習懼敗家風是以室無私財櫥無別饌大小知教內外如一于時崇爲江州長史檢校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賜紫金魚袋家法之行于唐大順(昭宗年號)元年庚戍也至五代南唐哀爲江州司馬戶參軍 度太長寺奉禮郎旌表孝悌標揭門閭於是陳氏特立義門義門之立始於南唐升元元年丁酉也升死煜立又X其沿微科役開寶未江南平江州未下主將曹彬移牒存撫及成平又奏免兩稅正色外並賣弄沿徵率初池州樊若水遊學東 陳氏待以常禮及歸天朝戬遷待禦史爲江州轉運使令江州並督陳氏積年沿徵雜配陳氏以壯聞詔免差役太平興國七年改右補闕直史館張齊賢爲江南西路轉運使副使奏言陳氏積世義門全家孝行在李煜時尚蒙X 放歸聖朝後豈合徵收宜免本戶沿徵雜配庶彰大化詔可淳化初殿中丞唐 理緝拿廣州事又奏趁吃一宗骨月千口代年乏食饑貧濟請每春首貸米二千石以瞻之俟豐年還官從之道中太宗遺內侍 X愈X 禦書散江表三吳名山寺觀德義之家皆賜之一本陳所得凡三十三卷藏之於家愈複上陳氏家法二篇太宗曰天下有此人家真良家也敕愈送史繕寫賜王公各一本使知孝義之風焉愈遂言陳氏租米歲三千百 斛距江州二百餘裏舟車不 通常費二千餘斛腳值若就德安縣倉以充軍馬骡料則天恩加惠義門者厚矣太宗許之自是陳氏省費官民枰便始者陳氏二百人而家法行三百口而義門立開寶之未計七百四十口咸平三年增至一千四百七十八口然則青顯祖也伉二世長也崇三世長也讓四世長也哀五次長也 fang六世長也鴻七次長也達八次長也競九次長也肱十次長也襲十一次長也今旭十二次長也春秋傳曰五拾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與京自旺至青五世矣至哀八世矣讓兄弟也X 其爲一世子 X主家三十五年最盛由鴻以下又兄弟也崇爲長史勳爲蒲斬令玫爲德安令禮爲吉王府司馬哀爲司戶參軍X 試奉禮郎爲洪州掌書記密知舞陽縣事常爲渭州軍士推官(景德三年 殿中丞知南容州)皆衣冠之榮者也若圭壽爲節度押衙夫爲都X 知兵馬使讓爲衙前兵馬使繆渥藹爲節度總管郜爲感義都軍頭輝爲討擊副使謙爲館騾使涼爲教練使皆文武宦職之崇者若晉爲三史用爲三禮昭昱琛卓爲三傳遜儼度漸績誘永陬延年並舉進士喬省象誥碧嶽位X 延之俱擅名詞場皆文學之英才也斯乃五世而昌八世而大非獨田完之在崛起實乃陳氏之於今日也夫天地一氣也萬民性也政教一體也若清若濁者爲善爲惡者好X 仁好義者固有不同以予觀陳氏之宗清而純善而和義正才者不矜技者不炫清純者也富則不驕貧則不怨善和者也有勇不犯有剛不折義正者也吾以爲士民之家未有若陳宗者其謂敦堯舜之道湯武之法受文王之化承召公之時歟不然何其義之若是哉天兵之討江州也陳氏兄弟七人在圍中及城破軍民殺殆盡七人異處同歸一無所傷義之感也至道以來仍歲饑旱陳氏舉宗啜粥雜以藻菜怡然相存義之至也若夫天無災害時無疫歲 X有豐穰之利政有富教之施豈惟壽考之爲福亦將千億之是保丁酉歲夏予以尚書部郎掌綸誥持史筆坐命詞不當連貶嶺表亡亥歲會 X東歸辛醜過潯陽登廬山因訪名家得詣陳氏覽世譜法詢事實藉口屬具知其壯因爲之記庶乎傳之四方留示來葉者
大宋咸平五年歲在壬寅冬十二月戍朔五日 
  丙寅                  渤海中書舍人胡旦撰

姓 名:陈谷良 加入时间:2003-6-18 7:47:20
内 容:中华为什么叫“华”
--------------------------------------------------------------------------------
中华为什么叫"华"?《春秋》[疏]的解释是"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形容"服章之美"的文字很多,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一定要称中国为"中华",而不可以称“中美”、“中丽”、“中采”呢?
其实在"披树叶、裹兽皮"的原始社会,哪有什么"服章之美"?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以服章之美作为民族自称的先例。历史上常提到的“有巢氏”以巢居树上为特征,“燧人氏”以钻木取火为特征,"伏羲氏"以食、用瓠瓜为特征,"神农氏"以首创农耕为特征,"轩辕氏"以善于驾车为特征,几曾有过以服饰华美为族称的古代民族呢?

中华民族即“华族”,要回答“中华为什么叫华”这个问题,应该到古代那些叫“华”的民族中去找,只有弄清了"华族"为什么要叫"华",才能够找到答案。

中国是有一个叫"华"的原始民族的,那就是"华胥氏"。"华胥氏"为什么要叫“华”呢?在甲骨文中,只有"华"字而"花"字,"华"字画的是一株长满了花果的花树。《通训定声》说:"开花谓之华",如《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创造"花"字以前,"华"字可以泛指一切的花草瓜果。此外,"华"字还可以象征日、月、星、辰与火的光华,如"日华"、"月华"、"华光"等。因,"华"字最早是对一切光彩夺目的东西的总称。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在人类处在采集阶段,手还不足以捕猎飞鸟,足还不足以追杀野兽的时候,"衣食父母"主要是植物的花木瓜果,也就是说,人类对花木瓜果的依赖超过对其他食物的依赖。他们见到了如日月光华一般光彩夺目的花木瓜果,必然会发出"华!华!"的叫喊声,招呼同伴一齐去采摘(就像我们今天表示惊喜时还会发出"哇!"的尖叫声一样),久而久之,"华"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这个氏族的名称了。
中国神话时代的历史,过去疑古风太盛,不是"存疑"便是"不求甚解"。其实,祖先们往往在无意中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例如古人留下来的古帝世系,在有巢氏之后,依次是燧人氏、华胥氏、庖牺氏和神农氏,就是非常真实的。在燧人氏之前,人类都是无名的,所谓有巢氏、燧人氏并不是他们的"自称",而是后人的"他称"。到了燧人氏时代末期,由于氏族的不断繁荣和分支,大家再没有名称就会相互混淆,必须创造氏姓以相互区分。因此,古人说"伏牺、燧人始名物虫鸟兽",便是与历史非常吻合的真实记录。从无氏姓的"有巢氏"与"燧人氏"到有氏姓的"华胥氏"与"庖牺氏",的确是中国文化史一大进步。据《遁甲开山图》说:"女祸氏殁,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凡十五代,皆袭包牺氏之号"。说得虽不一定准确,但却足够证明伏羲氏时代的种姓制已相当丰富,民族语言也相当发达,她的"子系统"各氏族,都已知道在"包牺氏"这一"母系统"之下,为自己的族群分别命名了。
正由于"华胥氏"是中国第一个有名称的"民族之母",是庖牺、炎帝、黄帝等氏族之母,而且还是创立中华民族语言的人文始祖;因此,"华胥氏"理应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的"始祖"。古人出于"尊母崇祖"的原因,以"华"为我们民族的总称,而不"燧"、"庖"、"炎"、"黄"为民族的总称,就顺理成章了。
当我们找到了"中华"为什么要叫"华"的原因后,华胥氏是哪里人就成了我们要探索的第二个问题。
由于中国史学界一直是"黄河中心论",华胥氏也理所当然地被人视为黄河上的一个原始民族。甘肃的华池、陕西的华山等都被认为是因华胥氏而得名。这一地区的老官台遗址曾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彩陶文化,画面上又以花卉纹为主,更进一步证明了甘、陕地区的确有一个以花为民族标志的氏族,她的名字也许就是“华胥氏”或“花胥氏”?
但考古发现很快又在中国的南方找到了比陕西老官台更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吊桶环和湖南道县的蛤蟆洞,距今都在IO,000年以上,两遗址有一个很少见的共同现象:出土的原始陶器内壁也有杂乱的草搓纹或粗绳纹。有人认为原始陶器的纹饰是出于人类“爱美”的本性,这是一种肤浅的见识,如果说陶器外壁的纹饰还可以用"美"来解释的话,陶器内壁的纹饰又与"美"有何干呢?在有神论的世界里,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神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脱离宗教信仰而去追求“美”,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触犯禁忌的。陶器上加纹饰应该是出于人们原始思维中赋予陶器以灵魂的巫术行为。原始陶最先可能是用于烹煮杂谷类的食物,这些食物也许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日月之华"的结晶,因此,在陶器内外打上草木纹或绳纹的印记,很有可能是在赋予陶器以"草木花华"的灵魂。特别是绳纹,在古人心目中有约束万物和捆妖缚怪的能力,在陶器上施以绳纹,是不是有利用"草木之华"以约束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巫术观念在内呢?
崇拜日月之华与草木之华这一现象,到了8OOO年以前的湖南彭头山与河南贾湖遗址更加突出,这两个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都有日华纹、月华纹,绳纹也日益丰富,出现了与戮印纹、拍印纹、滚压纹相结合的绳纹。因为彭头山比老官台要早一两千年,不可能出现彩陶,但却出现了红色的陶衣,这种红色陶衣很可能就是彩陶的前身?特别是彭头山出土的刻画纹中,出现了一种X形的巫术符号,这种X形符号既是老官台花卉纹彩陶的主体风格,也是整个原始时代彩陶的主体风格,这一考古信息似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新的氏族名称虽然不断增多,但以"日月花草之华"为民族主体标志、尊"华胥氏"为"民族之母"的思想却是根深蒂固的。于是,"华"就这样
了我们民族不可替代的民族族称。
在中国最早出现花卉彩陶的江汉鱼米之乡,洞庭苍梧之野,民间对花的深情和崇拜是异乎寻常的。人们认为:花就是人的灵魂,而花魂是由花林女神(华胥氏?)掌管着的。当妇女怀孕之后,人们就要去祈求"花林女神"赐予花魂,只有花魂进入了胎体之后,婴儿才会获得生命。胎死腹中,是因为花林女神没有赐予花魂,夫妻无子,要双双去花树下求子。婴儿出生,要为婴儿栽一棵花树,作为生命树陪伴小儿一生;小儿病了,便认为是花树有病,要请巫师来为花树浇水除虫;老人死了,便认为是花魂已被花林女神召回,要请巫师来唱《散花歌》,欢送花魂返回花林。
2OOO年前,屈原《九歌》的最后一章《礼魂》,内容就是"传芭兮代舞",2000年后的今天,苗、侗等族巫师,在祭祀完毕以后,同样还是要"传芭兮代舞",抢着迎奉"花魂"。西南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
"跳花",有立花树、跳芦笙、抛花包、赠花带的风俗,两广地区普遍有祭祀"花王父母"和"金华夫人"的风俗等等,都是"华胥氏"时代的风俗在过去和今天的反映。

2OOO年前,屈原《九歌》的最后一章《礼魂》,内容就是"传芭兮代舞",2000年后的今天,苗、侗等族巫师,在祭祀完毕以后,同样还是要"传芭兮代舞",抢着迎奉"花魂"。西南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跳花",有立花树、跳芦笙、抛花包、赠花带的风俗,两广地区普遍有祭祀"花王父母"和"金华夫人"的风俗等等,都是"华胥氏"时代的风俗在过去和今天的反映。
"华胥氏"的"胥"字,用汉语解读不出意思,应该是方言,杨雄《方言》说;楚人称女人为"婴"。按古语同音相假的规律,"华胥氏"
的"胥"与伏羲氏的"羲"、包牺氏的"牺"、宓戏氏的"戏"、屈原《离骚》中"女婴"的"婴"应可通假,都是女性之意。中国南方壮侗语族中,多称"花林女神"为"婴华",读作xia-fa(胥华),译成汉语,就是"华胥"。"华胥'在楚越方言中就是"华女"或"华巫"。因此,华肯氏应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里对"华族大巫女"和"华族女领袖"的尊称。
据(看中国)

姓 名:陈奕 加入时间:2003-6-17 22:54:41
内 容:我老家是重庆铜梁,关于字辈我只知道
从我爷爷到我的下一辈是: 学亿代昌
不知我是那一支的!!!!!

姓 名:陈氏 加入时间:2003-6-16 22:49:57
内 容:近日,得一家谱,观序言,知我一陈于元末明初由苏州迁居兴化(江苏),现散居于兴化市区、竹弘、周奋崔垛等地,迁兴始祖世贤、世弘、世熙、世积。据家谱载,我之一陈又与古松江华亭县(应是今上海嘉定)、扬州瓦窑铺共一祖,皆出自宋朝的陈之奇(字虞卿,乾隆吴县志有传)。之奇,其先长安人,唐末徙吴。曾祖赞明吴越中吴军节度推官,所谓丁陈范谢四长者;祖都,赠太子赞善大夫;父质殿,中丞,以德行着于乡里,赠刑部侍郎。之奇天圣中礼部试第四廷试下第里居十年无士进意……
若有同宗共祖之族人或能提供更详细情况的,请联系。

姓 名:陈祖良 加入时间:2003-6-15 10:43:27
内 容:团结就是力量

姓 名:陈扬 加入时间:2003-6-14 15:39:49
内 容:我是浙江温州的陈氏后人,我愿与陈氏众人共同振兴家门!

姓 名:王氏家谱网 加入时间:2003-6-13 20:51:29
内 容:我们网站已和贵站做好了有情链接!
http://www.numberwang.com

姓 名:陈贤雷 加入时间:2003-6-13 11:15:40
内 容:我是浙江奉化马头人

姓 名:联系--陈守余 加入时间:2003-6-12 14:34:30
内 容:陈守余,你好,我是陈亮后裔,有他的世系,你是哪里人,怎么跟你联系啊?我老家义乌,现在杭州、金华等地。

姓 名:陈刚 加入时间:2003-6-11 19:53:49
内 容:我现在是河南人,家在郑州,老家在河北,自解放后,迁至河南,但不知道血脉源流,亦不知道我 的祖先是否是从洪洞迁移过来的,请知道我们郑州的陈氏家族情况的兄弟(姐妹)发邮件给我,感激不尽!

姓 名:陈建兵 加入时间:2003-6-11 18:33:42
内 容:我是山东莱芜人,先祖陈源自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入山东莱芜郭庄,我是第十六世,很想了解山西洪洞县陈氏家族详情,以探索我族之源。希望了解情况的陈氏朋友通过电子邮箱给我发信息。谢谢。
电子邮箱:Email:jnjb777@mail.ching.com

姓 名:陈永发 加入时间:2003-6-11 8:55:20
内 容:我是广州市白云区陈氏支氏!

姓 名:陈柱林(聚伦) 加入时间:2003-6-10 10:02:42
内 容:宗亲好友:
本人祖籍广东信宜(高州府)十六郡,有可证历史是唐代开基,开基祖名陈东公生三子名天东、天济、天泾,已衍到来41代,有流传的百世歌“天祈廷长瑞,文明积善家,永世聚福德,华彩达朝棠。。。。。。”本人想找分散全国及世界大国的分支,也想查询一本1934年广西容县出版《陈氏族谱》,请教联系办法或交流有关资料。
广东湛江 陈柱林
电话0759--3336623

姓 名:陈汉湘 加入时间:2003-6-9 18:20:26
内 容:我是山东省寿光市广陵村人,据家谱记载,系由河北枣强县迁入,寻。。。。。。。

姓 名:陈颍超 加入时间:2003-6-9 18:05:20
内 容:各位宗亲:颍川堂和颍川郡是什么关系呀

姓 名:陈尘 加入时间:2003-6-8 20:11:28
内 容:我看到什么几世祖几世祖的,有些是长子有些却不是,到底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世祖。请教大家啊

姓 名:陈龙伟 加入时间:2003-6-8 19:34:06
内 容:我是贡川的陈姓支系

姓 名:陈仕清 加入时间:2003-6-8 14:44:04
内 容:我们现在是“槐德堂”

姓 名:陈仕清 加入时间:2003-6-8 14:42:04
内 容:保家仕学维光国

第 24 页, 下一页上一页加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