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联 系 人:陈积柱 联系电话:1343178663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探究 >> 内容

陈凤台族裔与始建广州陈家祠(2)

时间:2011-9-29 16:53:24 点击:

    总而言之,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不管凤台后裔居住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为广州陈家祠的始建作贡献。

    启示二,一百多年前,交通条件和通信十分不便,但凤台族裔为了“切水源木本之思,为崇德报功之举”克服困难,广泛调动族人积极性,扩展联络渠道,终于沟通各宗房之昆仲,合力兴建广州陈家祠,属实难能可贵。广州陈家祠建好之后整整一百年,正是中国经历改朝换代,日本侵华,内战不断。上世纪后半叶,又把姓氏文化当作封建糟粕加以摧残和毁灭,许多族谱被烧掉,宗族联系被禁,致使陈凤台族裔的广泛联络中断百年。所幸,如今新发现的这份《广东省城西门外连元街陈氏书院各府州县主位总列》,成了我们寻访凤台族裔的一个纲,纲举目张,只要沿着这个思路去深入探究,就定能做出更大的成果。

    启示三,要研究陈凤台历史文化,要了解陈凤台族裔对始建广州陈家祠的卓越贡献,必须在海外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中的凤台族裔群里,开展寻查历史资料、族谱。

    和上述《主位总列》连同一起的还有两张入主陈家祠神位的收银单据,这三份珍贵资料夹在一本民国二十年(1933)“香港荷里道强华承印”的诗文集中。这本诗文集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不愿留下姓名的热心人士(应是凤台裔孙)捐赠给陈家祠保存的。此书是移居香港的台山陈氏第二十三世符祥、康祥之父陈任国及母邝氏“八秩开二”,“双亲双寿之庆,计赐诗文鼎礼者逾千人道贺,宴饮者千人,一时盛事也。……蒙亲友光临深为感谢,特将诗文刊印留记,以示永远不忘。”这里写的陈符祥、陈康祥兄弟,是陈凤台之长子陈谟的第二十三代裔孙(谟翁为第一世),台山三合镇人。这本诗文集和三份珍贵资料,当知是凤台翁的后人妥善收藏才得以幸存的。

    写到这里,笔者必须把仅存的当年入主陈家祠神位的两张收银单据抄录出来。两份入主收银单为影印件,长26.7厘米,宽12.2厘米,是“昌源号经手收发”的收银单据。这昌源号是当时陈氏建祠公所委托代理收费的银铺号,相当于今日银行代缴费服务一般。一张是光绪十八年(1892)十月初九收发的,入主者是“新会石头村十八世祖五品军功衔”,“讳文福字擢启号静斋”,入主银四十两,在单据的右上角用毛笔写着“正座西第三龛第九级448号”。一张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八月十五日收发的,入主者是“新会石头村茂均字维有号溢生长生禄位”,入主银四十两,在单据右上角用毛笔写着“正西座第三龛第廿一级1159号。”新会县石头村(又称石溪村)居住着陈凤台次子陈宣(一世祖)的后代。上述两张收银单据说明凤台族裔始建广州陈家祠的贡献。我们热切期望海外凤台族裔提供更多的这类证据,推动陈凤台历史文化研究深入展开。

    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广东省参与兴建广州陈家祠的县份,学术界基本认同“广州陈家祠由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族人合资建成”,这是不妥当的。理由有二,一是始建广州陈家祠是粤中陈姓类成巨族的陈颍川堂宗房合资兴建的;二是参与合建的不止七十二个县。新发现的资料显示,除了上列的七十五个府州县外,还写明当年南雄、乐昌、仁化等十五个县未报或报了未交讫银两。“七十二县”一说,其依据主要来源于广州陈家祠内一副保存完好的传世楹联。楹联很长,内有“合七十二县宗盟共守”一段文字,有的学者推而定之,沿用至今。其实,我国古代,“七十二”是个吉祥数字,用在对联中泛指天下所有陈姓人,并非指兴建广州陈家祠的县数。

    有的学者说,兴建广州陈家祠的倡建者是陈伯陶、陈兰彬、陈昌朝、陈宗询等48位德高望重的广东陈姓乡绅名流,其实陈伯陶在四十八人中排列12位,陈兰彬排列21位,并非主要牵头人。资料显示,陈伯陶(目前查族谱不是凤台裔孙)在1892年的殿试中高中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1893年他回乡省亲,在选择祭祀地点时,得知广东陈姓族人正在兴建一座宗祠,便把祭祀地点定于尚未完工的广州陈家祠。可见当年族人敬重陈伯陶、陈兰彬的名望,把他们列入倡建者芳名。我们尊重历史,就得按原序书写,不要以当今排名的粗俗做法套历史人物,以免误导后人。

    三、陈凤台族裔合力兴建广州陈家祠的同时,重修陈凤台古墓。

    广州陈家祠,是陈凤台族裔的宗祠。

    公元1230年前后,陈凤台长子陈谟写下一个《谟翁遗牒》,这是陈凤台家族第一本族谱。陈谟写道:“父辉号凤台,为谏议大夫……葬清远县蒙里驿九龙潭,乾山巽向。”向后人说清凤台翁墓葬的地点。

    历经667,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凤台裔孙重修凤台祖古墓,并写下了《凤台祖墓图记》,许多凤台裔孙的族谱均有记载的《凤台祖墓图记》写道:“凤台祖山清远县土名龙潭飞天蚕形,原名蒙里驿落地金钱,开宝字穴……。光绪十九年葵巳,建筑陈氏宗祠于广州省城西关,有堪舆熟识此山名,绘图报至,同往重修,各房签捐,立尝三年一祭,由西关宗祠办理。”

    光绪十四年筹建广州陈家祠之初,粤中凤台族裔各房就开始寻查凤台祖古墓,并委托若干堪舆(风水先生)到清远县访查。经过四、五年的寻找,光绪十九年,有风水先生终于寻到了古墓,墓旁有两块刻着“陈辉山界”小石柱,虽经六百年的风雨,但字迹清楚,确认无疑。于是,风水先生把古墓周围山形、坐向、环境特点,绘成图纸,报至广州陈家祠建祠公所。建祠公所再次核实之后,决定立即前往清远县(如今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天塘山),重修凤台古墓。要知道,光绪十九年(1893)是广州陈家祠建设工程处于最紧张的施工阶段,在这关键时刻,决定同往重修凤台祖墓,可见建宗祠与修祖墓同等重要,且力争建设宗祠和重修古墓同时落成。实际上,光绪二十年(1894)广州陈家祠建成了,凤台祖墓也重修完工,粤中陈姓各房同年完成了两件深具历史意义的大事。

    重修凤台祖墓的费用,同样由粤中各宗房签名捐银,以示与兴建广州陈家祠的筹资形式不同,用途有别,各自立账。但两个工程捐银的“各房”是一致的,都是“散布于粤中者类成巨族”的陈凤台族裔各分支宗房。不管是过去还是当今,按岭南民间的风俗习惯,只有重修自己宗系的先祖灵墓,才能以房份的名义捐资。我们知道,自离开南雄珠玑巷后,陈凤台翁的七个儿子谟、宣、英、恺、润、图、仁分别被他们的后人尊为一世祖(凤台翁被尊为始祖或太祖),经过六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派生的宗房很多,光绪十九年各房签捐修祖墓的银两,自然就很快筹足,何况此举是建祠公所出面筹措。

    广州陈家祠建祠公所立下规约,重修好凤台祖墓后,每经三年就要举办一次拜祭凤台祖墓的活动,由各房派出代表,前往清远县祭祀。建祠公所还决定,每次拜祭祖墓,都“由西关宗祠办理”。我们知道,按传统的族规,只有本族的宗祠,才会办理三年一次的祭祀本宗族太祖灵墓的相关事宜。

    1894年重修的古墓,留下一张石制的拜桌和四条华表石柱。拜桌上刻着“凤台公  陈府拜桌   光绪二十年”等大字。华表石柱上刻上当时陈姓的文武名人。2005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即广州陈家祠)的领导、考古人员、学者等实地考察清远的凤台古墓时发现,拜桌和华表所用的石材,跟广州陈家祠所用的石材一样。这就充分说明当年重修凤台祖墓,是由建祠公所统一指挥和调度的。笔者相信,《凤台祖墓图记》也是当年广州陈家祠建祠公所撰写。

    近半个世纪以来,广州人民为陈家祠的保护、维修和发展,付出巨大的心血。如今广州陈家祠名副其实地属于广州人民,是属于百姓的历史文物。2002年,陈家祠以“古祠留芳”的景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2011518,又被广州市评选为“羊城新八景”。

史海钩沉,为的是纪念一百多年前凤台族裔在始建广州陈家祠中的卓越贡献。

 

(写于20118月。广州)

Tags:凤台 
作者:司芳 来源:陈凤台研究
共有评论 1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凌村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鹤山市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 陈氏宗亲网 主办 粤公网安备 44078402440806号